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无人驾驶淘汰赛激战正酣:数据与安全为王,谁能领跑未来出行?

   时间:2025-11-05 04:59:1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无人驾驶领域近期在资本市场掀起热潮,然而,一场围绕数据真实性的争议却让行业焦点从技术前景转向企业竞争的残酷现实。计划同期登陆港股、争夺“港股Robotaxi第一股”的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因运营数据争议陷入公开对峙,而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凭借持续增长的订单量与安全表现,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极。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小马智行在路演材料中对文远知行运营数据的描述。文远知行CFO李璇公开指责其将自身运营城市标注为“北京1个地区”、完成订单数标为“0”,与实际运营情况严重不符。文远知行强调,公司已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提供纯无人Robotaxi服务,累计运营超2200天,订单量与商业化进展均领先行业。面对质疑,小马智行以“上市静默期”为由未作回应,但双方此前的恩怨已为这场争议埋下伏笔——今年6月,小马智行CTO楼天城曾提出“牌桌论”,将全球具备规模化能力的企业限定为三家,引发文远知行对技术落地能力的质疑。

争议背后,是无人驾驶行业从“资本驱动”转向“价值竞争”的深层逻辑。过去五年,国内L4级企业数量激增,但资本退潮与盈利压力迫使行业进入淘汰赛。投资者不再为“技术故事”买单,而是聚焦成本控制、商业化潜力与数据积累。小马智行“美化”数据、文远知行激烈反击,本质上是企业在上市关键期争夺资本信任的生存策略。

全球无人驾驶格局已形成清晰梯队。第一梯队由萝卜快跑与谷歌Waymo占据,二者是全球仅有的两家无人驾驶里程突破亿公里的企业。截至2025年10月,萝卜快跑每周订单量超25万单,累计订单超1700万单,安全行驶里程达2.4亿公里,成为全球最大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Waymo业务覆盖美国5大城市,累计订单约1000万单,里程1.55亿公里。两者的共同优势在于技术积累、商业化场景稳定与资金储备充足,形成“技术-数据-规模”的闭环。

第二梯队以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为代表,虽具备技术基础,但与第一梯队差距显著。小马智行Robotaxi累计收费单量104万单,文远知行未公开具体数据;安全行驶里程方面,文远知行刚过5500万公里,小马智行总里程不足4800万公里,商业化运营里程仅为萝卜快跑的1/9。第三梯队则是大量中小型企业,或依赖单一客户,或技术壁垒薄弱,在资本退潮后面临被收购或退出市场的风险。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的入局,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

在淘汰赛中,企业竞争的核心已转向三大能力: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稳定的商业化场景与资本长期信任。萝卜快跑通过第六代无人车的硬件迭代与规模化量产,将成本降至20万元,仅为Waymo的1/7,比特斯拉Cybercab提前两年实现商业化临界点。成本控制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规模化运营中盈利,而这一优势源于百度在供应链管理与量产技术上的突破。

合规与安全能力则是无人驾驶企业的“生命线”。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12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人为因素是主因。萝卜快跑在安全性上表现突出:全无人驾驶里程1.4亿公里,平均每行驶1014万公里出现一次安全气囊弹出事故,远超人类驾驶员(97万公里)与Waymo(454万公里)。其安全优势源于技术投入——第六代无人车采用10重安全冗余与6重MRC安全策略,结合Apollo ADFM大模型的海量场景数据,显著提升了极端情况下的处理能力。这一成果也获得国际认可,百度因萝卜快跑的安全性入选《财富》2025年“改变世界公司”榜单。

Robotaxi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但商业化与规模化仍面临挑战。美国投资人预测,到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美元,全球车辆数量约5000万辆,成本降至0.25美元/英里。在这场变革中,萝卜快跑与Waymo已凭借技术、规模与安全记录确立领先地位,而它们的竞争与突破,将推动行业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演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