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我国正积极响应“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的号召,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旨在通过AI技术赋能各领域,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发展。其中,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赋予了通过AI赋能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重要使命,以期为国民经济和民众生活创造更大价值。
发展机器人产业并非旨在取代人类,而是作为人类能力的延伸,协助完成复杂任务。人类大脑的进化历程漫长且复杂,其庞大与精密的结构使人类成为生物界的佼佼者。meta首席科学家、图灵奖得主杨乐昆曾指出,即便当前的大语言模型训练数据量庞大,相当于互联网公开文本的总和,但与经过数亿年进化的人类大脑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时,应深入思考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工作与劳动力结构的变革,而非简单追求机器人对人类的替代。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德国的工业化4.0到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人工智能正引领科技变革,推动企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生产模式从刚性、标准化向柔性、定制化转变。在此背景下,机器人正从传统的自动化工具向“AI+机器人”演进,其控制方式、交互方式、工作模式等均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人机协同、取长补短的新形态。
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广泛应用,提升机器人智能等级是关键。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运动控制方面投入较大,但在环境感知和交互决策方面仍有待加强。机器人智能系统需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环境感知能力(“眼睛”)、运动控制能力(“行动”)和交互决策能力(“大脑”)。其中,大语言模型作为“机器人之脑”,正推动机器人从操作系统向智能系统的技术架构变革,实现知识积累、指令接受、动作实施和人机交互的自主化。
AI与空间计算的融合,为机器人提供了“类人眼”的环境感知方式。空间计算作为面向三维世界的计算模式,正在重塑人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与传统的机器视觉相比,AI+空间计算通过重构物理世界,使机器人能够以更自然、高效的方式感知和理解环境,实现自适应和持续学习。这种融合创新有望打破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界限,引领我们进入新的信息时代。
开源AGIROS作为支撑“机器人行动”的重要力量,正推动机器人产业生态的建设。该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支持,旨在通过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推进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开源开放与协同创新。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开发者加入开源社区,AGIROS有望增强AI+机器人的“脑、眼、行动”协同系统竞争力,成为推动传统机器人向AI+机器人跃升的主要力量。
面向未来,构建“基于RISC-V架构的AI+机器人”生态系统成为可能。历史上,信息技术领域已形成多个规模庞大的生态系统,如“Wintel”“AA”等。随着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未来或将出现类似“RV+OSS”的生态系统,为AI+机器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中国机器人业界应积极参与这一生态建设,共同构建一个人机共融的世界,让机器人成为人类能力的扩展,助力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