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出行巨头优步近日发布2025年三季度财报,多项核心指标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财报显示,该公司当季营收达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的26亿美元激增近两倍至66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增长33%至约23亿美元。三大业务板块中,出行部门贡献76.8亿美元营收,配送部门实现44.8亿美元收入,货运业务营收13.1亿美元,其中出行业务与配送业务继续构成双引擎驱动。
订单总额成为衡量增长质量的关键指标。三季度总预订额同比增长21%至497亿美元,出行业务订单额增长19.6%至251亿美元,配送业务订单额增速达25%,较上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生鲜及日用品等非餐配送年化订单额已突破120亿美元,占整体外卖订单额的17%,成为配送业务增速提升的重要推手。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透露,优步One计划正通过整合餐饮与生鲜配送服务,持续拓展用户消费场景。
区域市场格局出现显著变化。长期占据收入半壁江山的美加地区,三季度贡献比例首次跌破50%,且近四个季度增速持续放缓。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以三成以上收入占比成为第二大市场,同时保持最快增速。这种结构性转变反映出优步全球化战略的阶段性成果,也暗示其正逐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广告业务正成为估值提升的新引擎。依托1.9亿活跃用户基础,优步通过UberEats赞助广告和JourneyAds移动出行广告系统,构建起高毛利变现渠道。当前广告收入占比虽不足3%,但其无需额外履约成本的特性,使得市销率(PS)具备上行空间——目前4.25的PS值显著低于meta等广告科技公司。随着商户营销工具完善和品牌合作深化,广告业务有望重塑优步的盈利结构。
自动驾驶领域呈现战略转型特征。从2015年入局至今,优步已从"硬核研发"转向"生态整合",通过广泛合作加速商业化进程。2024年底与文远知行在阿布扎比启动自动驾驶服务,2025年相继与百度萝卜快跑、Momenta达成战略合作,并宣布组建10万辆搭载英伟达技术的自动驾驶车队。这种"广撒网"策略使其几乎覆盖中国主要自动驾驶企业,形成从硬件制造到车队管理的完整生态链。
商业化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尽管规划2027年后扩展至10万辆L4级车辆,但当前车队规模与数百万级网约车司机相比仍显薄弱。CEO科斯罗萨西在财报电话会上坦言,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在未来几年难以实现盈利,该表态直接导致股价单日下跌近10%。与英伟达的合作虽能强化技术优势,但可能推高长期研发成本,对利润空间形成挤压。
竞争格局呈现多维博弈态势。科技巨头方面,Waymo已在多城推出无人出租车服务,Cruise持续扩大运营范围;汽车制造商领域,特斯拉计划构建Robotaxi网络,凭借硬件制造与数据积累形成双重优势;聚合平台层面,Lyft、Grab等区域性对手持续施压;中国阵营中,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正加速全球化布局。这些竞争者或依托技术领先性,或凭借生态整合能力,对优步构成全方位挑战。
平台网络效应构成核心护城河。优步正将App打造为超级出行入口,整合自动驾驶出租车、传统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元交通方式,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种MaaS(出行即服务)模式若能成功落地,将使其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流量入口和运营中枢。货运领域的布局同样值得关注,与Aurora等企业的合作,可能使自动驾驶卡车成为比Robotaxi更早实现商业化的突破口。
财务表现与战略投入的平衡考验着管理层智慧。短期来看,自动驾驶研发支出将持续拖累利润表;长期而言,该业务可能成为决定优步能否冲击万亿美元市值的关键变量。投资者需密切跟踪合作伙伴技术突破、商业化落地进度及其对利润结构的改善效果,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市场对其平台价值的重新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