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四年推演铸就知识灯塔:张朝阳以公式为钥开启大众理性之门

   时间:2025-11-06 18:59:4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张朝阳的物理课在搜狐视频直播间持续了四年。这位搜狐创始人以物理学博士的身份,将高深的物理知识拆解成生活化的语言,用硬核推导搭建起一座连接科学与大众的桥梁。从经典力学到量子物理,从天体运动到流体力学,265期直播、超过26322分钟的在线时长,让这档最初被视为“个人兴趣”的课程,逐渐成长为互联网知识直播领域的标志性IP。

课程的核心是“硬核推导”。张朝阳坚持“只有算出来才算懂物理”,每节课都亲手在黑板上书写公式,从质能方程E=mc²到广义相对论,6块黑板写满也不看稿。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意外击中了大众的好奇心——首场直播观看热度突破140万,网友评论“不明觉厉”。他常说:“复杂知识拆解后,和思考早上怎么做饭、怎么打车上班的逻辑一样。”这种将物理拉回生活本源的解读,让火锅辣粉丝的流体力学、哈尔滨零下30℃声音传播变慢的空气波动方程,成为课堂上的经典案例。

规律性更新是课程生命力的重要保障。每周固定时间的直播,让“张朝阳的物理课”从偶然的热点沉淀为公众的知识习惯。内容积累到一定厚度后,课程自然走向跨界:走进清华、北师大等高校与学子面对面;发起“夜跑二环聊物理”,在运动中解析牛顿定律;结合《流浪地球》解读“引力弹弓”效应,将科幻还原为物理公式。2024年起,课程更借助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平台,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剑桥大学教授汤大卫等世界级科学家对话,从个人讲坛升级为科学思想交流的公共空间。

张朝阳的坚持悄然重塑着搜狐视频的生态。在算法主导、娱乐至上的流量时代,直播间里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成为独特的“反算法”存在。这种“手推公式”的沉浸式教学,为平台锚定了“深度思考”与“专业理性”的坐标。为满足课程需求,平台专门优化直播白板功能,强化回放功能,使每场直播都成为可回溯的“视频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旭、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垒等学者随之入驻,形成以“硬核科普”为特色的内容群落。《科学演讲局》《星空下的对话》等栏目相继涌现,搜狐视频在知识直播领域构建起差异化护城河。

这场实验的价值远超物理知识本身。张朝阳的“研究式学习”态度——每天30%时间阅读、30%思考、30%推导演算——暗合长期主义商业理念。从商业领袖到知识普惠践行者,他的影响力从商业成功延伸至公共领域,回应着互联网诞生时的初心:消除知识鸿沟,让教育资源触手可及。他多次提到:“偏远山区的孩子能通过互联网向有知识的人学习,极大降低了教育成本。”在算法编织信息茧房的当下,这档免费、系统、硬核的课程,像一条安静的知识河流,守护着互联网最珍贵的共享精神。

弹幕里“太难了”的调侃与专业网友的公式探讨交织,见证着这场实验的独特魅力。它不追逐短期流量,不依赖娱乐化包装,却用四年时间证明:对世界的好奇、对理性的坚守、对知识普及的追求,依然拥有穿透喧嚣的力量。张朝阳的实验仍在继续,黑板上的公式仍在推导,而互联网最初那片致力于连接与共享的星空,正因这样的坚持而愈发清晰。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