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高层近日在欧洲掀起一波关注热潮——总裁卢伟冰亲自驾驶小米首款电动汽车SU7完成德国长途试驾,并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了超过800公里的深度体验。此次从柏林经汉堡至法兰克福的行程,不仅验证了车辆在不限速高速公路上的极限性能,更释放出小米加速进军欧洲市场的强烈信号。据内部规划,这款搭载智能科技的电动轿车将于2027年正式登陆欧洲,届时或将重塑当地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

在德国高速公路的试驾过程中,卢伟冰将SU7推至260公里/小时的极速状态,并特别强调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稳如磐石"的操控表现。这一评价直指电动汽车的核心痛点——高速稳定性。试驾团队同时考察了当地充电网络,发现德国充电桩布局已相当成熟,更有趣的是,在充电间隙多次遇到当地消费者主动询问车辆信息,甚至有人准确说出"SU7"的型号名称,显示小米品牌在欧洲已积累起初步认知度。
欧洲市场对小米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战场。作为全球高端汽车制造中心,这片市场长期被特斯拉和BBA等传统豪强主导。小米若想突围,需在产品力、渠道建设、品牌塑造三方面同步发力。今年6月,小米已启动欧洲市场调研,重点考察销售网络布局和合作伙伴筛选。值得注意的是,SU7搭载的智能交互系统被视为差异化竞争优势,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认可,仍需跨越品牌认知这道门槛。
面对激烈竞争,小米的破局之道或许藏在细节之中。试驾期间发现的用户关注点显示,欧洲消费者对续航里程、充电效率等硬指标尤为敏感。这要求小米在量产前必须持续优化电池技术,同时建立覆盖主要城市的快充网络。在品牌建设层面,小米需要摆脱"性价比"标签,通过高端产品线和服务体系塑造科技豪华形象。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落地,这场电动化变革正从产品竞争升级为生态系统的全面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