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高层近期在欧洲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汽车试驾活动,集团总裁卢伟冰亲自驾驶小米首款电动车型SU7驰骋德国高速公路,最高时速突破260公里/小时的极限测试引发行业热议。这场跨越柏林、汉堡、法兰克福三地的长途试驾,不仅验证了车辆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更成为小米汽车进军欧洲市场的关键信号。

在为期两天的试驾中,卢伟冰团队累计行驶里程近800公里,重点考察了车辆在高速巡航、紧急变道等场景下的动态表现。当SU7以260km/h时速稳定通过德国不限速路段时,其空气动力学设计和底盘调校技术经受住了严苛考验。更令人意外的是,试驾团队在充电站停留期间,发现当地消费者对这款中国电动车表现出浓厚兴趣,多位车主能准确识别车型并主动询问技术参数。
充电基础设施的实地考察同样收获积极反馈。卢伟冰在社交媒体透露,德国充电网络覆盖率超出预期,主流运营商站点间距合理,快充设备兼容性良好。这为小米汽车后续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公司计划在2027年正式出海前,建立覆盖欧盟主要国家的超级充电网络。
战略层面,小米已启动全方位的欧洲市场攻坚。2026年下半年实现汽车业务盈利的目标明确后,集团迅速组建跨国团队,慕尼黑研发中心吸纳了来自宝马、奔驰等车企的20余名技术专家,重点攻关欧洲法规适配和低温环境优化。市场调研显示,欧盟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与SU7搭载的澎湃OS系统形成高度契合。
尽管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Atto 3等竞品已占据先发优势,但小米凭借独特的生态链优势仍被寄予厚望。行业分析师指出,SU7配备的21个传感器阵列和L3级自动驾驶硬件,在同价位车型中具有显著竞争力。更关键的是,小米手机用户超5亿的庞大基数,为车机互联场景提供了天然转化空间。
当前,小米国际业务部正紧锣密鼓推进两项核心工作:一是建立覆盖欧盟27国的售后网络,确保72小时紧急响应;二是开发多语言版智能语音助手,突破德语、法语等小语种交互障碍。随着2027年出海时间表敲定,这场由智能手机巨头发起的汽车产业变革,正在改写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