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金市场波动加剧,多家银行相继对积存金业务规则作出调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11月11日,建设银行与中信银行同步发布公告,分别从交易规则优化和起购门槛调整两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积存金业务运营。
建设银行此次修订的《中国建设银行个人黄金积存业务产品介绍及交易规则》将于2025年11月15日正式生效。新规在准入标准、交易时段、挂单有效期等环节作出多项优化:日均积存与自选日积存(按金额)的起点金额统一设定为1200元;交易时间从原每周一至周五9:10—24:00延长至每周一9:10至周六凌晨2:30;挂单有效期同步延长至交易时段截止时间,彻底解决此前"单日有效"的限制。这些调整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灵活的操作空间。
在报价机制方面,建设银行引入"价量平衡"原则,明确将综合国际金价走势、交易头寸、市场流动性及人民币汇率等因素确定报价,并保留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的权利。新规特别提示,因交易成本、头寸管理等因素,个人黄金积存买卖报价与上海黄金交易所或国际市场价格存在价差,且买卖点差将随市场波动实时调整,银行不再提前公告点差变动。这意味着投资者需更关注实时报价,而非依赖固定点差计算成本。
风险控制方面,新规增设巨额赎回限制条款:若连续两个交易日(含)以上发生巨额赎回,银行有权暂停赎回交易并对外公告,恢复时间以后续通知为准。这一措施旨在防范集中赎回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中信银行则选择从起购门槛入手进行调整。该行宣布自2025年11月15日起,将积存金定期积存计划的定时定额最低定投金额从1000元提高至1500元,但定时定量积存的最小克重标准仍维持1克不变。这种"金额上调、克重不变"的差异化调整,既顺应了市场变化,又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保留了选择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十余家机构陆续上调积存金起购门槛。业内人士分析,银行密集调整业务规则,既是对金价高位波动风险的主动应对,也是服务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体现。通过优化交易体验、细化风控措施,银行在增强客户黏性的同时,也在平衡业务创新与稳健经营的关系。
经济学家余丰慧指出,建设银行的规则修订涉及交易时间、挂单机制、报价体系等多维度优化,这种系统性调整反映出金融机构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延长交易时段和挂单有效期可提升投资便利性,而明确价量平衡原则和巨额赎回规则,则彰显了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专业能力。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补充认为,当前银行积存金业务正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注重服务精细化,通过差异化策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这种转型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