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科技圈的动态引发广泛关注——曾被冠以“AI天才少女”称号的前DeepSeek研究员罗福莉,正式确认加入小米集团。这一消息不仅印证了此前网络流传的“千万年薪挖角”传闻,更让公众将目光投向这位95后技术新星的成长轨迹。
罗福莉的学术起点颇具戏剧性。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她,并非传统计算机强校出身,却在保研至北京大学后展现出惊人潜力。2019年,这位计算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国际顶级会议ACL上一口气发表8篇论文,瞬间成为学术圈焦点。从非顶尖院校到AI研究高地,她用实力打破了“天才需名校加持”的刻板印象。
真正让罗福莉进入大众视野的,是她在DeepSeek期间的突破性贡献。作为DeepSeek-V2大模型的核心开发者,她参与研发的这款模型以中文处理能力跻身全球第一梯队,且以1元/百万输入Tokens的超低价格被业界称为“AI界拼多多”。这款模型的爆火,直接将幕后技术团队推向台前,罗福莉的名字也随之传遍网络。
2025年初,一则“雷军千万年薪挖角”的消息引爆社交媒体。尽管年薪真实性尚未证实,但DeepSeek员工、天才少女、科技巨头CEO亲自邀约等标签叠加,让这位年轻技术专家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今年2月,有媒体发现罗福莉的知乎认证从“DeepSeek员工”变为空白,亲属证实其已到新岗位工作,但当时新东家身份成谜。
直到今年10月,小米AI团队与北京大学联合发布的MoE与强化学习论文中,罗福莉的名字赫然在列。结合此前她在知乎的动态变化,外界推测其离职DeepSeek的时间应在2025年初,加入小米后已参与相关研究工作。这场持续近一年的“跳槽悬念”,终于随着她的官宣落下帷幕。
对于小米而言,罗福莉的加入无疑是一招妙棋。今年4月,小米开源了MiMo大模型,并正在搭建万卡GPU集群。在智能家居与智能汽车两大生态场景中,罗福莉的技术专长有望得到充分发挥——从提升小爱同学的语音交互能力,到优化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决策系统,她的研究或将为小米的AI生态注入新动能。
这一事件也折射出当前AI领域的人才争夺战。无论是字节跳动开设科技体验营培养16-18岁预备研究员,还是各大厂对顶尖技术人才的激烈竞逐,都印证了一个事实:大模型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95后的罗福莉之所以成为“香饽饽”,正是因为兼具学术实力与产品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行业中极度稀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头顶“天才少女”光环,罗福莉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纯粹追求。她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出身普通,只想“安安静静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这种远离喧嚣、专注本质的态度,或许正是她最宝贵的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