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倡议:规范“免密支付”管理,保障用户权益安全

   时间:2025-11-13 11:39:5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倡议,针对“免密支付”业务提出多项规范措施,旨在强化支付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用户资金安全与合法权益。此次倡议从支付服务主体和用户两端同步发力,构建起覆盖业务全流程的风险防控机制。

在支付机构管理层面,协会明确要求加强授权流程管控。开通环节需通过独立页面完成用户身份核验与协议签署,严禁采用默认勾选等诱导方式。针对老年群体,需综合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以加粗字体、醒目颜色等差异化设计展示核心条款,审慎开通相关功能。某第三方支付平台负责人表示,已上线"银发专属通道",通过语音播报、大字版协议等方式优化老年用户体验。

商户风险管理方面,协会强调建立动态准入机制。支付机构需根据商户经营资质、交易场景、风险评级等维度构建评估模型,对珠宝首饰、数码产品等高价值商品交易场景设置更严格的准入标准。同时要求为商户设置分级交易限额,例如新入驻商户单日免密支付上限设定为500元,经营满3个月且无风险记录的可提升至2000元。

交易监测体系迎来全面升级。多家支付机构已部署智能风控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实时分析交易时间、地点、金额等120余项特征维度。当系统检测到用户凌晨在异地产生大额交易等异常行为时,将自动触发人脸识别等二次验证机制。据测试数据显示,某平台风控系统上线后,免密支付盗刷案件发生率下降67%。

用户权益保护机制持续完善。支付机构需在APP首页设置"免密管理"独立入口,提供24小时在线解约服务。针对老年用户,要求每日推送交易摘要短信,并在每月初提供账单详情查询功能。某银行推出的"关怀版"手机银行,已实现免密支付状态可视化展示,用户可一键查看所有绑定账户的免密功能开通情况。

用户端安全防护建议同步出台。协会提醒公众定期检查设备安全,建议开启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验证功能,并每90天更换支付密码。在公共场所使用支付服务时,需注意遮挡屏幕密码输入过程,交易完成后及时退出登录状态。对于长期未使用的免密支付协议,建议通过支付平台"协议管理"功能集中解约。

金融安全专家指出,此次规范将推动行业形成"技术防控+制度约束+用户教育"的三维防护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免密支付交易规模突破12万亿元,在便利消费的同时,相关风险投诉量同比增长41%。新规实施后,预计将有效平衡支付效率与安全需求,为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