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再次成为全球数字领域的焦点。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技术、治理与发展的深度对话。
本届峰会恰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间,这一理念从概念走向实践,从区域共识扩展为全球行动,成为推动数字时代国际合作的重要指引。乌干达信息通信技术部部长克里斯·巴里奥蒙西在理论研讨会上分享了该国通过“数字乌干达”战略实现城乡网络连通的案例,印证了理念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价值。
人工智能成为贯穿峰会的核心线索。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670家企业和机构展示了54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成果。40余个大模型、30余个智能体和20余项具身智能机器人集中亮相,100余个互动展项让观众直观感受数字技术的渗透力。人形机器人在“赛BOT SHOW场”上演格斗赛,理疗机器人、零售机器人等在生活服务区提供沉浸式体验,勾勒出“科技赋能生活”的生动图景。
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上,17个获奖项目覆盖大模型、量子计算、智联网等前沿领域。乌镇世界互联网科技馆推出的人工智能主题展,系统呈现了从算力基础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博览会现场,一位参观者感叹:“十年前,这些技术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如今已走进日常生活。”
主论坛的“六小龙乌镇对话”引发广泛关注。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宇树科技等六家杭州新锐企业创始人首次同台,分享中国数字产业的崛起故事。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提到,团队从美国迁回杭州后,得益于完善的创新生态,实现了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则回忆,8年前带着首款机器狗参展时,人形机器人还只是设想,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
峰会期间,一系列新活动与报告为全球数字治理注入新动能。24场分论坛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人工智能安全等热点,首次设立的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吸引了国际专家参与。发布的《促进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数字鸿沟》等报告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数字普惠,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路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指出,乌镇峰会为跨国对话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平台。
本届峰会创下多个“历年之最”:参与国家数量、参展企业规模、活动内容丰富度均达新高。20位“全球青年领军者”入选计划,71个项目入围“直通乌镇”大赛开源赛道,濮院分会场的“互联网生活嘉年华”以2万平方米的科技体验区吸引数万观众。这些实践不仅展现了峰会的活力,更构建了数字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图景。
加纳科网董事长尼·奎诺将乌镇峰会称为“发展中国家的数字舞台”。他观察到,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通过峰会与全球技术社区接轨,获取数字化转型经验。世界互联网大会副理事长弗朗西斯·高锐则强调,常设化的峰会机制确保了国际合作的持续性,为中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了重要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