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卫浴跨界到铜艺龙头,雷军“粉丝”携铜质文创,向港交所IPO发起冲刺

   时间:2025-11-13 23:21:1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港交所近日披露,杭州铜师傅文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师傅”)已正式提交上市申请,招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这家以铜质文创产品为核心的企业,凭借35%的市场份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度报告),成为中国铜质文创工艺品领域的领军者。其背后不仅有小米、顺为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支持,更因创始人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在细分赛道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

铜师傅的崛起始于创始人俞光与弟弟俞清的艺术与实业结合。上世纪90年代,俞光在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班学习,对传统工艺产生浓厚兴趣;俞清则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具备扎实的专业设计能力。兄弟二人毕业后先在卫浴行业积累经验,后因发现铜材质在文创领域的独特价值——既保留金属的厚重感,又比金银更具价格优势,适合打造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产品,于2013年创立铜师傅,专注铜质文创开发。

经过十余年发展,铜师傅的产品线已覆盖四大类别:核心的铜质文创产品,以及延伸的塑胶潮玩、银质文创和黄金文创。在产品创新上,公司通过“自研+授权”模式实现传统与潮流的融合。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自研IP SKU新增数量分别为407款、350款、528款及174款,涵盖“传统文化系列”“口彩吉祥系列”“神话民俗系列”等原创IP,同时与《功夫熊猫》《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等全球知名IP合作推出角色摆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财务数据显示,铜师傅的经营状况持续向好。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5.03亿元增长至5.71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达3.08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54%;毛利率从32.2%提升至35.4%,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35.1%的高位;净利润在2023年短暂调整后,2024年反弹至7898.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线上原生”企业,铜师傅的线上销售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75%以上,但在线客单价从2022年的958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56元,反映出其在拓展大众市场与维持高端定位之间的平衡挑战。

铜师傅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资本的支持,尤其是小米系的深度参与。创始人俞光曾公开表示自己是雷军的“粉丝”,对小米的“性价比”和“用户思维”高度认同。2017年,铜师傅完成1.1亿元A轮融资,由顺为资本与小米集团领投;2018年B轮融资中,两家机构继续追加投资,总融资额达3.1亿元。截至招股书披露,小米控股的天津金米持有铜师傅9.56%股份,位列第三大股东;顺为资本持股13.39%,为第二大股东;俞光以26.27%的持股比例保持单一最大股东地位。凯辉中小企业基金、国中基金、央视基金等机构也在股东名单中,形成多元化资本支撑。小米不仅为铜师傅提供资金,更在渠道拓展、供应链管理和消费趋势把握上给予助力,而铜师傅也丰富了小米在文创赛道的布局。

尽管铜师傅在铜质文创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小众”标签仍是其发展的主要挑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铜质文创工艺品市场规模仅15.76亿元,预计到2029年增长至22.8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7.7%,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公司业务高度依赖铜质文创产品,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该品类收入占比均超过94%,尽管尝试拓展塑胶潮玩、银质及黄金文创产品,但目前贡献有限,多元化战略进展缓慢。

在更广泛的潮玩市场中,铜师傅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泡泡玛特、布鲁可等企业已成功上市,卡游、52TOYS、TOPTOY等也在冲刺IPO,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与这些以塑胶潮玩为主、客群更广泛的企业相比,铜师傅的铜质产品因重量和价格因素,客群渗透难度更大。此前,铜师傅曾于2022年筹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最终于2024年9月终止合作,此次转战港股,或因港股包容度更高,且拥有更广泛的国际投资者基础。

成本压力也是铜师傅需要应对的问题。其成本核心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铜及相关原材料价格波动,铜价受宏观经济和供需关系影响较大,直接传导至生产成本;二是熟练工人薪酬上涨,据统计,2020年以来熟练工人平均年收入持续走高,预计2029年将达到15.8万元,而铜质文创产品对手工工艺依赖度较高,人工成本上升将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为突破小众赛道的天花板,铜师傅计划在“IP价值深化”与“品类边界拓展”上发力。一方面,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IP的深度,例如与博物馆、非遗机构合作推出“文物新生”系列,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扩大全球顶级IP的合作范围,借助IP流量触达更广泛消费群体,缓解客单价下滑压力。若能成功上市,铜师傅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IP储备与市场扩张,为投资者提供文创细分赛道的新选择。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