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迎来新一轮价格调整与产能优化。三星电子、SK海力士及铠侠等头部企业近期同步推进两项关键举措:一方面显著削减NAND闪存供应量,另一方面酝酿价格上调方案。据行业消息,三星已与主要海外客户就2025年供货协议展开谈判,内部评估将价格提升20%-30%区间,其他厂商亦存在类似调价预期。这轮调整背后,是AI技术迭代引发的数据存储需求爆发——从基础语音图像到多模态视频生成,数据容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证券机构分析指出,存储芯片周期性上行通道已开启,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价格仍将保持涨势。
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化路径从实验室阶段向工程应用加速迈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研究所近日启动总额达13.45亿元的核聚变专项招标,涵盖液态包层氚提取系统、内燃料循环平台等四个核心项目。该研究所作为国内核聚变研究重镇,先后建成并运行多个国家级实验装置,为技术突破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终极方案",核聚变技术通过氘氚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具有原料易得、辐射风险低、能量密度高等显著优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4965亿美元,2050年更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产业。当前产业链各环节正迎来技术转化窗口期,从超导材料到真空设备,多个细分领域将释放增量需求。
存储芯片与核聚变两大领域的技术突破,折射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格局。在半导体领域,头部企业通过产能调控与价格策略重塑市场秩序,而AI算力需求持续为行业注入增长动能;能源领域则见证着人类向终极清洁能源的冲刺,中国科研机构通过重大项目实施,正在缩短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距离。这两条并行的发展轨迹,既体现技术演进的客观规律,也预示着未来产业变革的深层逻辑——当数据存储需求与能源供给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全球产业格局必将迎来深度重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