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归来!飞船历3000度高温,去程缘何无黑障?

   时间:2025-11-14 20:15:4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神舟二十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已圆满完成太空任务,顺利返回东风着陆场。此次任务原计划在中国空间站执行约六个月,但因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细微裂纹,最终三位航天员改乘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为确保后续任务衔接,神舟二十二号飞船也已进入发射准备阶段,形成“一船在轨、一船待命”的常态化运行模式。

在轨期间,航天员团队完成了多项关键实验与设备维护工作。例如,他们将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安全转移至舱内,回收并存储了第三批实验样本,同时开展了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精细动作控制规律及适应性学习机制的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次出舱活动任务,航天员们通过太空加防作业,为空间站关键部位加装了防护装置。这一举措源于此前太阳翼多次遭受太空微粒撞击的教训,旨在提升空间站应对长期轨道环境威胁的能力。

空间站运行过程中,太空微粒撞击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全球航天发射活动增加,近地轨道的微粒密度持续上升,对航天器构成潜在风险。我国航天员此前已对受损太阳翼进行过出舱维修,但防护升级仍是长期任务。神舟二十号乘组完成的加防工作,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站主动防护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未来待六舱位空间站建成后,防护体系还将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更复杂的太空环境。

返回过程中,飞船经历了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考验。当返回舱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再入大气层时,表面温度可升至1000至3000摄氏度,形成包裹飞船的等离子体鞘套,导致通信中断——这一区域即被称为“黑障区”。尽管从地面观测看飞船如同“火球”,但舱内航天员却处于安全舒适的环境。这得益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防热大底技术:其三层复合结构由可烧蚀防热层、玻璃钢蜂窝夹层和承力环组成,采用H96热防护材料,通过热分解、炭化、熔融的梯度隔热机制,可有效带走80%以上热量。

与返回过程不同,飞船发射时无需穿越黑障区。这是因为再入大气层时,飞船需达到每秒7.9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才能触发黑障现象,而发射阶段穿越大气层最密集区域时,速度远低于这一临界值。黑障区通常出现在距地面80至40公里的空域,其范围受大气密度、飞行器形状、表面材料及电波频段等因素影响。

完成太空任务后,航天员团队将进入为期数月的医学隔离与康复阶段。这一流程旨在帮助航天员适应地球重力环境,恢复肌肉力量和心血管功能。康复期结束后,他们将公开分享太空经历,并可能继续参与后续航天任务训练或地面科研工作。我国航天部门将根据任务需求,统筹安排航天员的轮换与复用,为长期太空探索储备人才力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