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Rokid祝铭明预言:三五年后眼镜成交互主体,AI眼镜迎爆发前夜

   时间:2025-11-14 23:06:0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期举办的Rokid与暴龙眼镜联合发布会上,行业对智能眼镜的未来图景展开热烈讨论。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提出明确判断:三至五年内,手机仍将作为通信计算终端存在,但用户交互场景将向眼镜设备迁移,智能眼镜有望成为新一代人机交互核心载体。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公布"双线战略"——自身聚焦带显示功能的AR眼镜研发,同时向合作伙伴开放无显示产品的技术模块。

供应链动态显示行业正进入爆发前夜。据企业披露,双十一期间生产线已调整为三班倒模式,预计十二月单月产能将突破百万台。祝铭明透露,明年计划实现100万台出货量,后年目标提升至200-300万台,2028年冲击千万级市场。这种乐观预期基于当前市场反馈:原计划10-15万台的初期产能被迅速消化,大量订单被迫延期交付。

全球化布局方面,企业采用"双轨制"策略。通过自有品牌与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目前海外订单量已达5万台,并在Kickstarter等众筹平台刷新品类纪录。这种模式与meta和雷朋的合作路径相似,后者通过与眼镜巨头Luxottica合作,成功解决时尚设计与佩戴舒适度问题,目前占据全球七成市场份额。

产品定义逻辑发生根本转变。暴龙品牌市场负责人指出,智能眼镜需首先满足"好戴"的基本需求,再叠加科技功能。这种理念体现在合作细节中:暴龙主导前端设计,把控材料选择与结构优化,Rokid则负责电路系统与电池模块开发。双方经过多轮打磨,在保证科技性能的同时实现28克轻量化设计,较初代产品减重40%。

市场数据印证行业拐点来临。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其中AI眼镜占比达78%,较2024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国内市场呈现类似趋势,阿里、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多款新品集中上市形成竞争格局。

面对大厂竞争,祝铭明认为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真正挑战将在年出货量突破百万台时出现,当前各家尚未进入全力竞争状态。"他强调Rokid的生态优势:平台已聚集近3万名开发者与5000家企业,明年将投入千万元举办开发者大赛,通过奖金扶持中小团队创新。硬件生态同样开放,第三方配件商开发的贴膜、胶囊电池等产品已进入官方销售体系。

技术突破直接推动用户体验升级。企业数据显示,融合拍照功能后,用户日均内容分享量增长3-4倍,AI搜索、实时翻译等场景使用频次持续攀升。线下渠道表现尤为突出:1007家加盟店中近40家门店的智能眼镜收入占比超50%,且退货率接近零。值得关注的是,20%购买者为首次佩戴眼镜的新用户,智能设备正成为传统眼镜行业的增量市场。

为解决近视用户痛点,行业推出"套镜组合"方案。通过智能眼镜与适配镜片的打包销售,既保证科技功能体验,又维持传统渠道利润空间。厦门某光学企业COO表示,这种模式使门店毛利率提升至合理区间,有效化解电子产品与眼镜行业的利益冲突。

尽管市场呈现爆发态势,技术瓶颈仍待突破。当前产品普遍存在续航不足问题,单次充电使用时长多在10小时以内。交互体验方面,手势识别误触率与语音唤醒准确率在复杂环境下的表现仍有提升空间。实测数据显示,在展会等嘈杂场景中,语音助手唤醒成功率较安静环境下降约35%,声学结构设计与降噪算法需持续优化。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