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近日发布《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这一新版国家强制性标准引发广泛关注。其中,乘用车启动后百公里加速时间默认不小于5秒的规定,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根据新规,乘用车每次上电或点火后(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除外),车辆动力输出将默认处于限制状态,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低于5秒。若驾驶者希望解除限制以获得更快的加速性能,则需通过特定安全操作完成。

当前市场上,高性能车型的加速能力竞争激烈。例如,小米SU7 2024款四驱Max版官方标称百公里加速仅需2.78秒,华为问界M5 2025款增程Ultra四驱版为4.3秒,仰望U8 2023款豪华版为2.8秒,蔚来ES6 2025款和理想i8 2025款标准版均为4.5秒,特斯拉Model Y 2025款全轮驱动版则为4.3秒。这些数据表明,百公里加速时间低于5秒的车型已占据市场主流。
新国标的出台背景与汽车产业变革密切相关。编制说明指出,现行2017版标准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相关交通事故频发,暴露出标准技术要求滞后的问题。新规通过限制默认加速性能,旨在降低因误操作导致的高速失控风险,同时引导车企从单纯追求性能转向注重安全与可控性。
产业界对新规普遍持支持态度。广汽丰田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规定将促使车企优化产品设计,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形成良性竞争环境。分析人士指出,主机厂需重新调整电机输出策略和能量管理系统,或增加安全辅助功能,摒弃以零百加速为核心的营销模式,转而聚焦续航、能耗等综合性能。例如,电驱系统需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增强驾驶者的控制力。

新国标不仅涉及加速性能,还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提出多项要求。例如,纯电动和插混车型需具备动力电路自动切断功能,当车辆在150毫秒内发生速度突变或安全装置展开时,系统应立即断电以防止事故扩大。电池单体需实现异常情况自动监测、记录和预警,并配备定向泄压装置。这些规定针对近年来新能源车起火事件频发的痛点,旨在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针对驾驶者行为,新规要求车速超过10公里/小时时,驾驶室前部显示装置应关闭娱乐影像和游戏功能,以减少分心驾驶风险。同时,窗膜透光性、误踩加速踏板抑制程序等也有明确标准。分析人士认为,误踩加速抑制功能将推动车企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开发风险预判模型,并升级芯片算力以满足车规级要求。供应链层面,动力电池需满足热失控防护标准,头部企业可能加速CTC技术应用,窗膜供应商则需研发符合透光比的新材料。
新国标的起草单位涵盖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以及重庆交管部门、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等。这一跨部门协作模式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业内预计,主机厂需在标准实施前完成至少两代产品的技术预研,以维持市场竞争力。随着2025年正式实施日期的临近,汽车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安全技术升级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