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海洲:大模型是智慧结晶,中国应用优势助力产业升级

   时间:2025-11-15 01:27:5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深圳河套学院近日迎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前沿的盛会——“大模型 大未来——2025年大模型应用场景交流全国行·深圳站暨大模型数据要素建设行”活动在此隆重开幕。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中国移动、顺丰科技、金正优智科技等十余家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大模型技术落地与数据要素建设展开深度对话。

活动主办方包括红星传媒、深圳河套学院与中国移动数智化部。开幕式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海洲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向与会者介绍了深圳河套学院的独特定位。这所国家三大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之一,通过与31所内地高校及5所香港高校建立全聘、双聘教授合作机制,已构建起跨区域人才汇聚平台。

在主题演讲环节,李海洲将人工智能发展史与生产力变革紧密关联。他指出,从蒸汽机到移动互联网,每次技术革命都推动着生产效率的质变,而当前大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与产业结合后创造的经济效益。“许多应用尚停留在娱乐层面,真正的突破在于实现产值跃升。”这位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强调,语言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处理能力直接决定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

通过对比全球七千种语言承载的五千年文明积淀,李海洲阐释了大模型的技术本质:“当模型能够吸收这些知识总和时,才称得上真正的人工智能结晶。”他援引科学史指出,构建大型语言模型早已被先驱者视为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当前全球AI产业利润高度集中在算力芯片与基础模型研发领域,但应用层的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针对产业收益分布现状,李海洲提出差异化发展路径。他分析称,虽然算力市场被少数巨头垄断,基础模型研发需要巨额投入,但垂直应用领域正孕育着巨大机遇。“未来真正盈利的将是那些把技术带入千家万户的企业。”这位学者特别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龙头,在推动大模型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将成为AI时代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抓手。

在谈及中国AI发展格局时,李海洲展示的全球算力分布图显示,中美两国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基础模型研发仍需追赶,但中国开源模型已展现强劲竞争力。他建议业界将重心转向应用创新:“不必都去建造大模型,更重要的是让现有技术落地生产场景。”这种发展模式既能创造商业价值,更能推动国家经济结构升级。

这场持续整日的交流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搭建起产学研沟通桥梁。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数据要素与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撬动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支点。从智能制造到民生服务,人工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产,这场变革中每个垂直领域的突破都可能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