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原本小众的奶皮子因成为糖葫芦新晋“搭档”而迅速走红,价格随之大幅波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种由鲜奶熬制后表面凝结的脂肪与蛋白质混合物,正从传统食材跃升为秋冬季节的热门原料,不仅带动相关产品创新,也暴露出供应链与市场规范化的挑战。
消费者小莫的经历折射出奶皮子市场的剧烈变化。她原计划批发奶皮子制作糖葫芦摆摊,却在短短数小时内遭遇价格跳涨——下午谈好的12元/张的批发价,晚上便涨至20元。据她回忆,10月底奶皮子批发价普遍在12至15元之间,部分厂家甚至报价高达45元/张,而此前单价仅约10元。这种涨幅令她最终放弃摆摊计划,转而关注市场动态。
电商平台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价格飙升。某草原特产网店店主透露,其120克装奶皮子售价33元,150克装为39元,较往年进货价翻倍。他坦言,当前价格已脱离合理区间,计划清空库存后暂停销售,待市场回归理性再重启。购物平台上,100克奶皮子的售价普遍集中在20至30元区间,部分商家虽未直接提价,但通过减少单份重量间接调整成本。
奶皮子的走红始于餐饮创新。紫光园推出的奶皮子酸奶去年国庆期间日销12万杯,今年峰值更突破30万杯,成为现象级单品。伊利、蒙牛等乳企迅速跟进,分别推出“宫酪”“阿慕乐”等系列,西域春、兰格格等区域品牌也加入战局。茶饮与零食行业则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瑞幸9月上线奶皮子拿铁,乐乐茶10月推出雪顶山楂草莓奶皮子,盒马近期更同步发售奶皮子糖葫芦与蛋糕,形成跨品类联动。
供需失衡是价格飞涨的直接诱因。某奶皮子生产厂家表示,近期订单量激增,许多商家直接到工厂抢购,导致产能紧张。行业分析师林岳指出,当前市场处于非理性阶段,但随着热度消退与上游企业扩大产能,价格将逐步回归。他透露,已有企业布局标准化生产设备,未来常态化供应可期。
奶皮子的爆红并非偶然。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分析,其独特口感与高营养价值契合健康消费趋势,而与糖葫芦的跨界组合则通过社交媒体形成传播裂变。小红书平台上,“奶皮子糖葫芦”话题获3.5亿浏览量,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达11.1亿次,年轻消费者通过分享制作过程与创意吃法,持续推高话题热度。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标准化缺失仍是隐忧。林岳提醒,若缺乏统一生产标准与质量监管,低质产品可能损害消费者信任,阻碍行业长期发展。他建议结合地域文化挖掘故事性,例如将奶皮子与文旅产业结合,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美食,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目前,三元股份等企业已推出季节性奶皮子糖葫芦,但多数品牌仍处于试水阶段,市场格局尚未定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