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首获重大科研成果

   时间:2025-11-19 13:28:4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近日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在正式投入运行后,首次取得重大科研突破。这一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通过分析核反应堆中微子数据,成功验证了科学界长期关注的“太阳中微子偏差”现象。

实验团队对今年8月下旬至11月初共计59天的运行数据展开深度解析,重点测量了两组可通过太阳中微子与核反应堆中微子双重路径测定的振荡参数。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得出的参数值仍存在约1.5倍标准偏差的差异,这与国际科学界此前观测到的“太阳中微子偏差”现象高度吻合。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实验将相关参数的测量精度提升至国际同类实验的1.5至1.8倍,为解决中微子物理领域的核心谜题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之一,中微子因其极小的质量和难以捕捉的特性,被科学界称为“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专为探测这类粒子设计,其核心探测器采用创新性的液体闪烁体技术,有效探测质量达两万吨,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装置。该探测器主体结构由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构成,内部承载着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体,球体内填充两万吨高纯度液体闪烁体,并配备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形成精密的粒子探测网络。

整个探测系统位于地下700米深的实验大厅内,被44米深的水池完全包围。这种地下深埋设计可有效屏蔽宇宙射线的干扰,确保探测器能捕捉到最微弱的中微子信号。实验装置的建造融合了材料科学、精密工程与粒子物理等多学科前沿技术,其不锈钢网壳结构需承受数万吨设备的重量,同时保持极高的结构稳定性,这对工程建造提出了严苛要求。

中微子研究是当代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其振荡现象的精确测量对理解物质基本构成和宇宙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此次突破,不仅验证了现有理论模型的可靠性,更为探索中微子质量起源、宇宙反物质消失之谜等重大科学问题开辟了新路径。随着实验持续运行,科学家期待能获取更多突破性发现,推动粒子物理研究进入新阶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