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行业龙头石头科技,正站在二次上市的关键节点,却因多重挑战陷入发展困境。这家曾以“扫地茅”身份在A股创下股价神话的企业,如今面临增收不增利、现金流首次转负、管理层频繁减持等争议,其港股上市进程也因监管问询和投资者疑虑蒙上阴影。
石头科技的崛起堪称行业典范。创始人昌敬在2014年跨界进入扫地机器人领域,凭借小米生态链资源快速打开市场,2017年果断“去小米化”推出自有品牌,通过精准捕捉出海红利,成功跻身全球销量第一。2020年科创板上市时,其发行价创下A股纪录,股价巅峰期更是一度逼近茅台,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明星企业。然而,这种高速扩张模式正遭遇严峻考验。
财务数据显示,石头科技已陷入“规模换增长”的恶性循环。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2.22%至120.66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9.51%至10.38亿元。同期销售费用激增103%至31.8亿元,毛利率连续四个季度低于5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更是首次出现8.23亿元净流出。为抢占市场份额,公司不惜对欧洲市场老款产品降价超26%,导致库存商品积压至29.2亿元,存货规模攀升至31.3亿元。
管理层套现行为加剧了市场担忧。创始人昌敬自2023年起累计减持套现近9亿元,雷军系股东天津金米、顺为资本等早期投资人也相继退出。2024年股价腰斩57%后,昌敬虽公开呼吁投资者“耐心”,但其“套现9亿后劝耐心”的言论引发舆论反弹,最终被迫删除相关视频。这种矛盾行为,让公司港股上市计划遭遇信任危机。
业务层面,石头科技正陷入技术内卷与市场红海的双重困境。行业分析指出,扫地机器人已进入“红皇后效应”阶段,企业必须持续投入才能维持地位。当前产品竞争聚焦机械臂、AI对话等噱头功能,却未能解决卫生死角等核心痛点,反而导致故障率上升。与此同时,大疆等跨界玩家凭借技术优势快速切入,单季度即跻身行业第六,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昌敬的跨界创业更让局面复杂化。2021年成立的极石汽车,虽获得IDG资本、红杉中国等机构投资,但2024年累计销量仅5682辆,市场份额不足1%。这家定位“全地形豪华SUV”的新能源车企,因采用理想同源增程系统、依赖禾赛雷达等第三方解决方案,被业内戏称为“乐高积木车”。昌敬曾表示造车是“最难的一次创业”,而极石汽车每月千余台的交付量,显然无法支撑其持续投入需求。
监管层面的质疑为上市进程增添变数。证监会国际司要求石头科技补充说明数据安全、控股股东认定标准不一致、外资准入资质等三大问题。其中,公司APP用户信息收集存储情况、备案材料中控股股东认定差异等细节,暴露出治理结构隐患。在现金流承压、股东信任危机、业务增长乏力的多重压力下,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