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迎来重要时刻——第50万辆小米汽车正式下线。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仅用时602天,自2024年3月首款车型SU7发布以来,小米汽车以不足20个月的时间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50万辆下线的速度纪录。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现场表示,50万辆下线不仅验证了小米汽车从研发、制造到销售、交付、服务的全链条体系能力,更体现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广泛认可。他透露,2025年小米汽车计划交付量将突破40万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小米SU7已跃居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榜首,而YU7车型则连续三个月蝉联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并在10月登顶全品类SUV销量榜。
支撑这一成绩的,是小米汽车工厂持续升级的产能与效率。自投产以来,该工厂已完成35次技术改造,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交车周期显著缩短。据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汽车单季度交付量超10万辆,同比增长173.4%,前三季度累计交付量已达26万辆。其中,9月和10月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4万辆,预计本周将提前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小米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283亿元。
小米汽车的崛起,也带动了京津冀地区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作为“链主”企业,小米汽车与超300家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钢介绍,作为小米在京津冀的最大单体供应商,海纳川受益于小米汽车的拉动,上下游产值增量近140亿元。禾赛科技CEO李一帆也表示,小米汽车产业链中,多家供应商已从“中国第一”迈向“全球第一”,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面对市场期待,雷军强调,小米汽车将继续以安全与品质为核心,加快生产节奏,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化AI与智能制造的融合。他表示:“行动胜于言语,我们将用实际成果回应大家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