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近日揭晓了新一批院士增选结果,数学物理学部迎来14位新晋院士,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承志以48岁的年龄当选,成为量子科学领域备受瞩目的新星。他长期深耕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实验研究,在基础理论突破与工程应用转化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
作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核心成员,彭承志主导了地面站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成功实现卫星与地面间超高精度量子通信实验,为全球首次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奠定技术基础。他同时推动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形成完整技术体系。商业领域,他曾任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主导企业上市后市值突破450亿元,今年股价累计涨幅达70%。
今年3月,由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领衔的超导量子团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该设备在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时,运算速度较国际最快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刷新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这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硬件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学术传承方面,彭承志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是其量子科研团队的核心骨干。团队另一位核心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今年亦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进入有效候选人名单。两位青年科学家的成长轨迹,折射出我国量子科技领域人才梯队建设的显著成效。
当前正值量子力学诞生一百周年,量子通信作为未来信息技术的战略方向,已被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点布局领域。行业专家指出,随着国家持续加大量子科技投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既需要彭承志这样兼具科研突破与工程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需要更多青年科学家投身该领域。此次院士增选结果,正是国家重视量子技术人才培养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