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虎嗅F&M创新节上,海底捞董事局副主席周兆呈以“消费里的反共识与机会点”为主题展开深度分享,引发行业关注。他坦言,历经三十年发展,这家以标准化服务著称的餐饮巨头正面临新的挑战——当规模扩张达到一定阶段后,传统服务模式难以完全适配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每个人的口味偏好、消费场景甚至情感需求都存在差异,标准化服务在满足个性化体验方面逐渐显露出局限性。”周兆呈的这番话,道出了海底捞转型的底层逻辑。据行业观察机构“商业地产精选”披露,自2023年起,这家连锁餐饮品牌已启动战略调整,通过场景创新突破传统边界。
从露营火锅到校园火锅,从企业定制服务到夜宵主题店,再到亲子互动空间,海底捞在2023年陆续推出十余种特色业态。这种转变在2024年进一步深化:在坚守食品安全等核心管理标准的前提下,总部将更多经营自主权下放至门店,鼓励一线团队结合区域特性开展差异化运营。周兆呈强调:“三十年的积累让我们有能力提供更丰富的消费选择,这既是应对竞争的需要,更是服务升级的必然。”
在数字化浪潮中,这家传统餐饮企业同样展现出敏锐的转型意识。周兆呈透露,海底捞正构建“双轮驱动”的AI应用体系:管理层通过智能分析系统优化运营决策,前端门店则利用AI技术实现精准客群洞察与个性化服务。“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连接消费者情感的桥梁。”他举例说明,某些门店已通过智能点餐系统识别常客偏好,在未被主动告知的情况下提前准备特色菜品,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服务升级正成为新常态。
这场持续两年的变革已初见成效。数据显示,特色主题门店的复购率较传统门店提升近40%,年轻客群占比增加25个百分点。当被问及转型风险时,周兆呈表示:“创新不是颠覆,而是在坚守品质初心的基础上,让服务更有温度、更有弹性。”这种平衡之道,或许正是老牌餐饮企业在消费升级时代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