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火星南极冰盖下液态水之谜:MARSIS与SHARAD探测结果大相径庭

   时间:2025-11-24 17:05:0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长久以来,科学界普遍觉得现代火星气候太过寒冷干燥,液态水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存在。不过,最新发现正对这一传统认知发起挑战。安装在“火星快车号”探测器上的“火星地下与电离层探测先进雷达”(MARSIS)传回的数据显示,火星南极冰盖底部一处约19公里宽的区域,出现了异常强烈的雷达反射信号。

这种回波特征在该区域从未出现过,其波形和科学家预想中被冰层封存的液态水产生的雷达信号极为相似。要是这一发现最终被证实,将彻底改变人们对火星当前气候条件的认知,还会重新引发关于火星是否还存在适宜微生物生存环境的重大科学探讨。

虽然围绕这些雷达信号的讨论十分热烈,但研究人员还是保持谨慎态度。他们指出,在火星极端低温的环境下,要让南极冰盖下的液态水稳定存在极其困难。除非存在高浓度盐分形成的卤水,或者局部地热活动提供热源,否则液态水几乎无法长期稳定留存。

鉴于此,科学界正在积极评估其他不依赖液态水的“干燥”解释模型。比如分层沉积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与水冰组合,或者含盐冰层和黏土矿物的混合体,这些物质即便没有实际的地下湖泊,也能增强雷达反射率。

为了核实MARSIS的发现,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搭载的“浅层雷达”(SHARAD)。尽管SHARAD工作频率更高、分辨率更优,但传统模式下其探测深度有限,无法深入到南极冰盖底部。

不过,任务团队实施了一项创新机动操作,带来了突破。他们将航天器沿飞行轴滚动120°,远超此前28°的极限,这极大地提升了SHARAD的探测深度和信号强度。这种被称为“超大角度滚动”(Very Large Roll, VLR)的新技术,让雷达首次能够对可疑高反射区域的底部结构进行有效探测。

在近期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一项研究中,加雷斯·摩根及其团队对91次直接飞越该高反射区域的SHARAD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出人意料,仅在实施VLR机动期间探测到了微弱的底部回波信号,而且其强度远远低于MARSIS所记录的强反射。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该微弱信号更可能是由冰层下方一处相对平滑的固态界面产生的,而非液态水体。

目前,对于SHARAD和MARSIS为何会呈现出如此不同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来查明原因。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