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GGII报告: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爆发,国产力量领跑百亿赛道

   时间:2025-11-28 06:35:0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指尖精准触碰鸡蛋而不使其破裂,双脚稳健跨越崎岖路面——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六维力传感器在实时感知物理世界的细微变化。作为机器人感知系统的核心部件,六维力传感器正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浪潮迎来爆发式增长。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该领域出货量预计达1.23万台,同比激增510.1%,市场规模突破2.46亿元。

六维力传感器被誉为力传感器领域的“皇冠明珠”,能够同时测量空间中的三个平移力和三个旋转力矩,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准力控的关键。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执行重复任务不同,人形机器人通过“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系统实现通用性操作。当视觉感知无法满足精细操作需求时,力觉反馈成为保障机器人与物理世界安全交互的核心要素。目前,这类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机器人手腕、脚踝等关节部位,未来有望集成至指尖等末端执行器,进一步提升操作灵巧度。

技术突破方面,行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弹性体设计需在灵敏度、刚度和体积间取得平衡,主流方案采用钛合金、航空铝合金等材料,结构形式包括三横梁式、十字横梁式等;应变片工艺直接影响测量精度,自动化贴片技术将产品良率从60-70%提升至90%以上;解耦算法需克服维间耦合的非线性特性,非线性解耦算法虽计算复杂但精度更高。标定检测环节更需处理超53万组样本数据,技术门槛呈指数级上升。

市场格局呈现明显国产化特征。蓝点触控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前三季度市场份额达72.6%,已向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企业批量供货,其关节力矩传感器更占据国内95%以上市场份额。柯力传感、坤维科技等企业通过定制化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资本市场同步加码,2025年行业完成8起融资,红杉中国、深创投等机构纷纷入局,融资规模达数亿元。

成本优化成为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当前六维力传感器单价集中在1-3万元区间,特斯拉Optimus Gen2使用的型号单价近2.5万元。材料成本占比35%,加工成本占30%,各环节均存在降本空间。国内企业通过铝合金替代钛合金、自动化标定、3D打印等工艺创新推动成本下降。同时,行业探索无传感器力控方案,如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UniFP算法,通过强化学习实现力估计,为降低成本提供新路径。

GGII预测,2030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将突破46万台,市场规模超18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向家庭服务等2C场景渗透,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百亿级。当前产业正处于规模化量产前夜,2025年商用出货量预计从2000台跃升至1万台以上,为国产供应链企业创造历史性机遇。从技术突破到成本优化,中国企业在这一百亿赛道中已形成完整创新闭环,正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走进千行百业。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