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汽车最新一季财报电话会议上,CEO李想系统阐述了公司面向未来十年的战略转型方向,重点围绕组织架构革新、核心技术突破与产品定位升级展开布局。此次调整标志着理想汽车正式从规模化扩张阶段转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期,自研智驾芯片与具身智能战略成为核心抓手。
针对过去三年推行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李想坦言该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竞争环境。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技术路线快速迭代与市场格局重塑,创始团队保持高强度投入的创业状态,需要更敏捷的决策机制。基于此,公司决定自2025年第四季度起全面回归创业管理模式,通过四大举措重构运营体系:以深度对话机制取代层级汇报流程,建立用户价值导向的考核标准,实施成本优化释放研发资源,并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快速响应。
产品战略层面,理想汽车将突破传统电动车参数竞争框架,转向具身智能产品研发。该技术体系整合五大核心模块:多模态感知系统相当于"眼睛与耳朵",中央决策模型扮演"大脑"角色,分布式操作系统构建"神经网络",端侧算力平台作为"心脏"提供动力,而车辆本体则进化为具备自主服务能力的"身体"。这种架构将使汽车从被动交通工具转变为主动服务载体,例如实现自动泊车、无线充电、智能开关门等基础功能,更可拓展至车内健康监测、儿童看护等场景化服务。
支撑这一转型的核心技术突破来自自研智驾芯片M100。该芯片已完成样片测试并进入实车路测阶段,预计2026年随新款车型量产交付。测试数据显示,M100在视觉语言大模型推理、实时环境建模等关键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部分性能超越英伟达Thor-U芯片。通过与自研编译器及软件系统的深度优化,整套解决方案的算力利用率较现有方案提升3倍以上,同时将端到端延迟控制在毫秒级,有效解决智驾系统响应迟缓的行业痛点。
智能驾驶系统迭代同步推进。2025年12月将通过OTA升级推送8.1版本,重点强化复杂场景感知能力;年底前完成底层架构重构以适配M100芯片;2026年计划推出防御型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和全场景自动泊车功能,最终在2027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这些技术突破将与具身智能产品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为支撑战略转型,理想汽车设立了五项量化目标:在市场端,2025年底高端纯电车型要实现"保五争三"的排名,月销量突破1.8万至2万辆;技术领域,短期要成为空间智能领域领导者、大语言模型应用前三强,中长期开发出具备情感交互能力的"硅基家人";智能驾驶方面,两年内将事故率降至人类驾驶员的十分之一;全球化布局上,海外销量占比需达到30%;研发投入方面,2025年将超过120亿元,确保自研芯片按时量产上车。这些目标体现了公司从单一产品竞争向生态体系竞争的转变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