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联盟MS-28发射台遇损仍升空,3时3分对接ISS,快速对接有何挑战?

   时间:2025-11-28 17:02:37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俄罗斯“联盟MS-28”载人飞船于近日成功发射,并顺利与国际空间站(ISS)完成对接。此次任务不仅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还因发射台意外损坏引发关注。尽管发射台在升空后出现部分结构脱落,但并未影响飞船正常发射,俄罗斯航天局随后确认损坏部件已运抵现场,将尽快开展维修工作。

本次任务搭载的三名宇航员包括俄罗斯籍的谢尔盖·库季-斯维尔奇科夫、谢尔盖·米卡耶夫,以及美国籍的克里斯托弗∙威廉姆斯。其中,库季-斯维尔奇科夫曾于2021年参与第63/64次任务,在太空驻留185天,此次为他的第二次飞行;米卡耶夫和威廉姆斯则是首次进入太空。三人将协助国际空间站开展数百项科学实验与技术演示,并可能执行太空行走及站内维护任务。此次任务采用“老带新”模式,与多国航天机构的培养策略类似。

随着“联盟MS-28”抵达,太空中当前共有13名宇航员在轨执行任务,包括5名俄罗斯人、4名美国人、3名中国人和1名日本人。这一数字创下近年新高,国际空间站与中国空间站的“双站运行”也使太空结构呈现前所未有的“饱满”状态。

此次对接的亮点在于速度——飞船仅用3小时3分钟便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较中国神舟飞船的3.5小时对接时间更短。尽管美国部分飞船需20余小时完成同类操作,但专家指出,对接速度并非衡量技术水平的唯一标准,需结合轨道控制、火箭精度、地面协同等多环节综合评估。例如,中国为实现快速对接,需通过空间站调相控制、火箭入轨精度提升、地面分秒不差的轨道变换指挥等技术突破,形成全链条能力。

俄罗斯的快速对接技术已趋于成熟。2020年,“联盟MS-17”飞船首次采用该技术,以3小时3分钟刷新“联盟”系列最短对接纪录,此后多次任务沿用此模式。尽管载人飞船需优先考虑航天员安全与舒适性,但快速对接仍能显著减少宇航员在狭小舱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任务风险。对于货运飞船而言,这一技术更可提升应急响应效率,例如在太空碎片威胁加剧的背景下,快速对接能为救援任务争取关键时间。

当前,太空碎片问题日益严峻。据统计,空间碎片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其运动速度达7-10千米/秒,撞击能量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便仅10克重的碎片,撞击能量也相当于时速100千米的汽车。若碎片能量足够大,可能直接摧毁航天器结构或改变其轨道。因此,缩短对接时间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保障宇航员安全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在此领域的经验,或为全球航天机构提供参考。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