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洲汽车工业陷入困境,“死亡之谷”能否穿越?

   时间:2025-01-04 19:34:0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欧洲汽车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2024年已显现出减产和裁员的严峻趋势,而这场风暴似乎远未平息。据西班牙《先锋报》报道,排放罚款的威胁、电动车转型的困境、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特朗普时代的关税壁垒,正共同挤压着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生存空间。

毕马威西班牙咨询合伙人伊格纳西奥·克雷斯波警告称,2025至2026年将是欧洲汽车业的“死亡之谷”。他预测,许多企业将在这一时期挣扎求生,而不少企业或将难逃倒闭的命运。新冠疫情前的销售水平预计要到2030年才能恢复,而芯片短缺和能源危机持续加剧,生产成本上升与需求疲软并存,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重组和关闭工厂。

更为紧迫的是,从2025年1月1日起,欧洲每辆新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限制将降至每公里93.6克。为实现这一目标,欧洲汽车制造商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包括增加电动汽车的销量、减少燃油汽车的销售、推动电动车降价或燃油车涨价,以及寻求与环保品牌合作等。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欧洲每辆新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仍高达每公里109克,较2023年有所上升。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估算,电动汽车仅占欧洲市场的13%,远低于实现目标所需的23%。这一巨大差距让业内专家感到担忧,认为已无法及时弥补。

在这场危机中,大众汽车成为了大企业中距离目标最远的企业之一。数据显示,大众汽车距离实现排放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这对其企业信誉和当地产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应对挑战,大众汽车已宣布将在2030年之前在德国裁员35000人以上,其旗下西亚特品牌也因微芯片供应短缺而削减了马托雷尔工厂的产量。

斯泰兰蒂斯集团也未能幸免,宣布将关闭其在英国卢顿的制造厂。面对重重挑战,欧洲车企在2025年可能会继续减产。西班牙埃萨德商学院教授卡莱斯·罗伊格指出,减产的影响已不可避免,这是一场影响整个欧洲的供求危机。欧洲车企不仅丧失了竞争力,创新步伐也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且成本削减力度远远不够。

车企裁员的影响迅速波及到了其供应商,米其林公司、法雷奥集团、舍弗勒集团和博世集团等知名企业已受到冲击。罗伊格还指出,欧洲缺乏支持汽车行业的计划,而中国企业则获得了大量扶持,能够以低成本或高利润销售产品,从而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在电池领域,中国同样占据了领先地位,而欧洲则主要依靠关税来保护自己的市场。

欧盟已宣布将在2035年禁售燃油汽车。虽然这一目标看似遥远,但欧洲汽车业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欧洲汽车制造商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否则将难以在这场风暴中立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