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24时,全国范围内参与汽车以旧换新活动的车辆数量已经攀升至281.4万辆,相较于4月24日的统计数据270.5万辆,短短三天内增加了10.9万辆。这一数据显著表明,以旧换新政策正在为汽车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成交量显著增长。
4月份,国内乘用车新车市场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继续保持着超过10%的增幅。这些因素包括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推动、大量新车型的密集发布、车企与经销商提供的优惠措施,以及上海车展等行业盛事的举办。据乘联会统计,4月份国产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4.5%,达到175.5万辆,这一成绩仅次于2018年的181.0万辆,创下了历史次高纪录。
在连续三个月的大幅增长后,今年前四个月国产乘用车的零售总销量达到了687.2万辆,同比增长7.9%。批发方面,随着经销商库存的建立和出口量的持续增加,4月份国产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0.7%,达到219.0万辆,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此前的最高纪录为2024年的197.8万辆。这也是自今年2月以来,批发销量连续第三个月创下新高。今年前四个月,批发销量的累计总量达到846.8万辆,同比增长11.1%。
4月份国产乘用车零售和批发市场的亮眼表现,主要得益于自主品牌的强劲推动。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份自主品牌零售销量为115万辆,同比增长31%,在零售市场中的占比达到65.5%,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在批发市场中,自主品牌的占比更是高达70.3%,这是继今年2月之后,自主品牌占比再次超过70%的门槛。
自主品牌在零售和批发市场中均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头部自主车企更是整体乘用车市场的领军者,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趋势在4月份车企零售与批发销量前十榜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零售榜单中,比亚迪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以26.9万辆和21.0万辆的成绩位列前两名,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也分别以10.5万辆和9.5万辆的成绩跻身前五。虽然比亚迪的同比增幅仅为5.8%,但其销量仍创下历史新高,其他三者的成绩也刷新了同期历史纪录。
在批发榜单中,自主品牌的表现更为抢眼,前五名全部被自主品牌占据,分别是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和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和上汽乘用车也分别位列第七和第九名。相比之下,合资品牌在批发榜单中的表现较为逊色,仅剩三个席位。其中,一汽-大众作为合资品牌的领头羊,在4月份零售与批发销量均出现负增长,排名也大幅下滑。
新能源市场方面,4月份也迎来了重大变化。继2024年10月之后,零售和批发市场中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再次双双超过50%。在报废更新、以旧换新以及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4月份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33.9%,达到90.5万辆,在乘用车市场中的占比达到51.5%。其中,A00级和A0级纯电小车因补贴政策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继续成为新能源市场的热门选择。
不仅如此,4月份新能源车的批发销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在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双重拉动下,新能源批发销量从3月的112.8万辆增加至113.3万辆,同比增长40.2%,在乘用车批发市场中的占比达到51.7%。这一成绩的背后,新能源出口量的大幅增加起到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4月份乘用车出口量微跌2%至42.3万辆,其中44.6%为新能源车。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新能源车在乘用车出口量中的占比首次超过40%,单月出口量达到18.9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的猛增,很可能与欧盟与我国达成的取消惩罚性关税协议有关。该协议取消了对我国国产电动车最高45.3%的惩罚性关税,转而实施“最低进口价”机制。这一变化使得国内电动车能够再次大量涌入欧盟市场,从而推动了新能源车的出口增长。在传统三大细分领域中,轿车和SUV市场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尽管轿车市场在2月份短暂超越SUV,但近两个月来SUV市场的零售销量和增幅均领先轿车。4月份轿车售出82.1万辆,同比增长13.3%;SUV市场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6.4%至84.7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