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这家曾在中国汽车市场上风光无限的车企巨头,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却透露出阵阵寒意。数据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仅为687.4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2.68%,净利润更是深陷亏损泥潭,达到了惊人的-266.88亿元。更令人瞩目的是,上汽通用的总资产较去年减少了41%,净资产更是告负,达到了-101.91亿元,资不抵债的阴影笼罩其上。
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上汽通用似乎并未放弃希望。公司总经理卢晓透露,一季度公司终端销量达到了12.9万辆,3月单月销量更是突破了4.7万辆,连续两个季度实现了盈利。这表明,上汽通用正在从过去的“以量取胜”策略中逐步转型,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力求实现“量利平衡”。
上汽通用作为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共同持股的重要合营公司,双方各持50%股权。然而,近年来,上汽通用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渗透率已突破50%,上汽通用的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不断挤压。同时,其新能源产品如别克E5、凯迪拉克LYRIQ等,市场表现也未达预期。
回顾上汽通用的历史,其曾在2010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年产销突破“百万量级”的传统乘用车公司。然而,自2017年销量达到巅峰的200.02万辆后,其销量便逐年下滑。特别是近六年来,销量几乎被“腰斩”。2024年,上汽通用的销量再次遭遇重创,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面对如此困境,上汽通用不得不采取自救措施与转型尝试。一方面,公司启动了“油电同智”战略,推出了全新“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并计划到2026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超过50%。同时,公司还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发布了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加快了插混车型的布局。另一方面,上汽通用通过裁员、经销商网络整合及“一口价”销售策略等运营优化措施,降低了运营成本,并在2024年四季度实现了短暂盈利。
中美股东之间的续约谈判也取得了进展。双方计划通过技术本土化(如与Momenta合作智驾系统)和供应链调整等举措,重振上汽通用的竞争力。然而,尽管一汽销量回升并连续两季度盈利,但上汽通用的长期转型之路仍充满挑战。新能源产品盈利周期长、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以及中美股东在控制权和技术路线上的潜在分歧等问题,都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