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在2025年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自主品牌以超过市场65%的份额崭露头角,成为行业主导力量。与此同时,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车企,特别是神龙汽车、广汽三菱、东风悦达起亚等二线品牌,正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燃油车时代,这些企业凭借品牌红利和技术积累稳坐市场宝座,然而,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它们却逐渐失去了声音。
在这场市场巨变中,神龙汽车推出的示界06成为二线合资车企转型的缩影。这款紧凑型纯电SUV,以“中国电动+法式驾控”的差异化标签切入市场,试图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中寻找生存之道。示界06不仅展现了合资车企在本土化供应链整合与技术协同上的突破,也暴露了品牌认知不足、智能化短板等问题。
神龙汽车副总经理李旸表示:“这是神龙背水一战的开始,也是法系车基因在电动时代的觉醒。”示界06作为神龙汽车的首款战略车型,搭载了东风马赫E电驱系统和磷酸铁锂电池组,实现了520公里的续航和快速充电功能。同时,由标致雪铁龙团队调校的悬架系统,也延续了法系车一贯的操控精髓。这种技术组合在12.58万元起售的价位段,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然而,二线合资车企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战略迟滞与产品脱节,构成了它们的致命问题。多数二线合资车企仍过度依赖燃油车架构,在电动化产品开发上进展缓慢。而且,它们推出的全球车型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智能化配置落后,使用场景适配不足,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网联化、个性化的需求升级。
在上海车展上,二线合资品牌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产品,陷入了“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相比之下,自主品牌早已实现“平台化+智能化”的快速迭代,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响应速度上。
销量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了二线合资车企的困境。销量下滑导致产能闲置,单车成本攀升,使这些品牌陷入“降价求生—品牌贬值—销量再降”的恶性循环。以东风雪铁龙为例,其曾试图通过大幅降价来提振销量,但效果不佳,反而加剧了品牌贬值。
在电动化浪潮和本土品牌强势崛起的双重压力下,二线合资车企亟需构建符合中国消费特性的转型路径。在产品技术维度上,深度本土化与差异化定位成为破局关键。神龙汽车的示界06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它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和技术,成功塑造出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在市场策略层面,出口与下沉市场成为二线合资车企的“双轮驱动”。悦达起亚将中国工厂升级为全球电动车出口枢纽的战略,不仅缓解了国内市场压力,还通过海外渠道网络重塑了品牌价值。同时,在本土市场,三四线城市正成为新战场,北京现代和雪铁龙等品牌通过精准需求洞察,在细分市场建立起了根据地。
合作模式的颠覆性创新也在重塑产业生态。上汽与奥迪共建智能数字平台的案例,揭示了“反向技术输出”的新趋势。这种角色互换既延续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基因,又确保产品功能紧贴本土需求。同时,股权结构的突破性尝试也为二线合资品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二线合资车企的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它们必须将全球技术积淀与中国市场洞察深度融合,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同时,通过出口外延和渠道下沉开辟新战场,并勇于突破传统合资框架探索新型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存量竞争中实现突围,避免重蹈广汽三菱等品牌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