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位北京的父亲李先生的梦想,折射出了机器人产业内的一股暗流涌动。他渴望为孩子找到一款能作为坐骑的机器狗,却在与宇树科技的交流中得知,当前市面上的机器狗产品尚不支持儿童乘骑功能,这一现实让他的梦想暂时搁浅。
李先生的失望并非个例,它映射出整个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挑战。在宇树科技的展位上,工作人员透露了一个更为严峻的信息:机器狗的应用场景正遭遇无人机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在运输和负重领域,机器狗亟需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以保持竞争力。
机器狗,作为四足机器人的代表,通过模仿四足动物的运动模式,在复杂地形中展现出惊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宇树科技的Go2机器狗,以其强大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然而,即便是在泰山之巅,机器狗驮负重物仅用两小时完成登顶壮举的背后,也无法掩盖其在应用场景上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无人机以其高效的空中监控和数据采集能力,在速度和覆盖范围上展现出天然优势。腾盾科创的双尾蝎系列无人机,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精确的图像识别和环境感知,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战术工具。
在应急救援领域,机器狗和无人机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器狗在黑暗、浓烟和多障碍环境下展现出强大的侦察搜救能力,而无人机则能在空中迅速重建通信网络,为救援行动提供关键信息支持。在军事应用上,机器狗被改装为移动炸弹平台,无人机则承担起投送补给物资的任务,两者在不同战场上各显神通。
民用市场的多元化渗透进一步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竞争。机器狗已在多个城市的安防领域“上岗”,而无人机则在农业监控、气象服务和广域巡护等领域展现出无可替代的高效覆盖能力。腾盾科创的无人机系统广泛应用于这些领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机器狗产业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数据,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0.74亿元,同比增长42.95%。宇树科技作为行业领头羊,其机器狗年销量高达2.37万台,全球市场份额达69.75%。同时,无人机企业也迎来了资本热潮,四川腾盾科创启动IPO进程,成为成都又一家冲刺A股的无人机企业。
技术壁垒和商业化进程成为决定两者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机器狗产业链中,核心零部件企业率先受益,而无人机产业链则更侧重飞行控制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尽管机器狗产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但政策红利的释放为其提供了明确的市场空间。应急管理部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的目标,为机器狗在应急救援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然而,无人机在商业化成熟度上的优势不容忽视。腾盾科创的产品已在多个领域实现稳定应用,为IPO提供了扎实的业务基础。相比之下,机器狗产业仍需突破智能化瓶颈,实现大规模应用。
在这场地面与空中的较量中,智能化成为共同的发展方向。大模型技术正在从多个维度提升机器狗和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协同作战成为最优解。在揭惠高速的应急演练中,机器狗、无人机和卫星背包基站已形成完整的救援系统,展现出“地面+空中”立体协作模式的巨大潜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无人机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健的选择,而机器狗企业则拥有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场景拓展能力将成为估值的关键。能够持续开拓高价值应用场景的企业,将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然而,最终的赢家可能是那些能够同时驾驭两种技术,并创新性整合应用场景的企业。在未来的机器人市场中,空地协同的智能系统将成为主流的应用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