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发布之际,再度宣布了一项重大重组计划,其首席执行官陈立武通过内部信向全体员工透露,公司将实施大规模裁员,目标是在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当前的约10.98万人减少至7.5万人,裁员幅度接近15%。这一举措是在股价下跌和利润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做出的,标志着英特尔在近两年多轮裁员后的又一次深度业务调整。
陈立武在信中明确表示,此次人员缩减将通过裁员和自然流失两种方式实现。截至二季度末,裁员计划已经初步显现成效,同时公司的管理层级也减少了约50%。他强调,这些决策虽然艰难但十分必要,旨在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执行效率,并将更多资源集中于未来的增长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AI)和晶圆代工业务。
回顾过去,英特尔的裁员历史并不陌生。早在2023年,该公司就曾裁撤了汽车芯片项目,并计划削减约2万个岗位。进入2024年,时任CEO帕特·基辛格继续推行重组计划,宣布再裁约1.5万个岗位,以节省约100亿美元的开支。2025年初,随着陈立武接任CEO,重组步伐进一步加快,包括终止RealSense AI视觉业务、削减代工产能、关闭德国和波兰的新项目,并将哥斯达黎加的装配测试业务整合至越南。
进入2025年下半年,英特尔的裁员行动更加频繁。6月,公司宣布裁撤硅制造厂高达20%的员工;7月中旬,又在美国主要工厂裁减了5000人。据统计,自2025年初以来,英特尔的裁员规模已达到约2.4万人。
在最新发布的二季报中,英特尔实现了129亿美元的营收,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28亿美元,并略微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然而,该季度公司净亏损29亿美元,其中包含了19亿美元的重组费用、8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和2亿美元的一次性费用。这导致公司每股亏损0.67美元(GAAP),非GAAP每股亏损0.10美元,均未达到市场预期。
从业务板块表现来看,英特尔二季度客户端产品业务收入为79亿美元,同比下降3%;但数据中心与AI业务收入达到39亿美元,同比增长4%;代工业务收入则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3%。尽管如此,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将在126亿至136亿美元之间,但调整后每股利润为零,远低于市场对5美分的预期。
受裁员消息和财报亏损的双重打击,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了约3%-4%。分析师指出,尽管英特尔实现了营收增长,但仍面临严峻的利润压力。公司的长期发展依赖于AI和代工业务的增长,以及成本控制的可持续性。
行业观察家普遍认为,尽管陈立武的重组计划充满挑战,但在英伟达等AI芯片制造商快速崛起的背景下,英特尔似乎只有通过重组才能实现自救。然而,裁员后的产能整合是否会对公司未来的扩张潜力造成负面影响,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英特尔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英特尔正加大对AI领域的投入,希望能够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司还在努力提升晶圆代工业务的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台积电等竞争对手的挑战。
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英特尔的重组计划无疑是一场赌博。然而,对于这家半导体巨头来说,这或许是实现转型和重生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