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Robotaxi行业下半场:搭基建、扩朋友圈,谁将引领大规模商业化?

   时间:2025-07-30 10:21:5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Robotaxi行业正逐步展现出其作为一门潜力无限生意的吸引力,近期的新动向再次印证了这一点。特斯拉宣布在美国德州奥斯汀启动Robotaxi试点项目,当地民众仅需支付4.2美元即可体验由Model Y提供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紧接着,哈啰携手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共同创立了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安全应用及商业化落地,标志着哈啰正式进军Robotaxi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选择通过自有车辆搭载FSD系统独立运营Robotaxi业务,而整个行业似乎正迈向一个“合作共赢”的新阶段。自今年5月起,Uber已宣布与包括Waymo、Momenta、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萝卜快跑在内的多家自动驾驶企业合作,将其Robotaxi车辆纳入自身平台。Uber还向自动驾驶公司Nuro和汽车制造商Lucid投资,进一步布局Robotaxi业务。

在国内市场,如祺出行近期宣布启动“Robotaxi+”战略,旨在扩大与各地方监管机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及其他生态企业的合作,构建开放平台,让不同技术路线、车型和算法系统的Robotaxi均能接入运营。这一战略不仅丰富了Robotaxi市场的多样性,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如祺出行的发布会上,公司与广汽商贸、广汽能源以及来自广州和杭州的Robotaxi资产战略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同时,如祺出行还提出了“星火计划”,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将Robotaxi运营扩展至100个核心城市,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超万辆规模的Robotaxi车队。这意味着,未来用户在如祺出行平台上不仅能叫到如祺自家的Robotaxi,还能体验到其他自动驾驶企业和车型的Robotaxi服务。

Uber与如祺出行的举措,反映了Robotaxi行业正进入一个合作与资源整合的新阶段。例如,Momenta与享道出行合作,计划在上海打造L4级别Robotaxi车队;吉利智能驾驶中心则计划在曹操出行平台上运营Robotaxi业务,并计划在2026年推出定制式Robotaxi服务。这些合作不仅扩大了Robotaxi的运营规模,还推动了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了支撑Robotaxi行业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如祺出行推出了“星河计划”,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数十亿元,整合汽车上下游供应链资源,在100个核心城市建立Robotaxi三级运维网络,包括速应场、维保站和枢纽中心,总量预计达到1000个。这一网络将覆盖Robotaxi车辆的应急停车、清洁维护、智能诊疗等全链条运营服务,为行业提供了首个聚焦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运营基础设施网络。

随着Robotaxi行业步入下半场,大规模运营能力成为了关键要素。近年来,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的Robotaxi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并出海至海外城市进行试点。高盛预计,中国Robotaxi市场将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十年间增长757倍。为实现盈利目标,自动驾驶企业需要具备大规模运营能力。

大规模运营能力不仅要求车队规模的扩大,还需要解决日常运营中的诸多挑战,如车辆状态维护、用户需求调度、事故处理和线下维保等。这些运营问题随着车队规模的扩大而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如祺出行等出行平台通过构建运维网络和提供规模化运营解决方案,旨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并为更多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Robotaxi服务。

Robotaxi行业的下半场竞争,将考验企业的体系化作战能力。除了大规模运营能力外,技术、制造、用户等能力同样重要。自动驾驶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软硬件技术、降低成本,同时与主机厂合作推动前装量产,以降低制造成本。大规模用户基础也是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因此,具备技术、制造、运营和用户四大能力的“六边形战士”将成为行业下半场的决胜点。

在如祺出行等行业玩家的推动下,Robotaxi行业正朝着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目标迈进。通过合作与资源整合,行业正逐步构建起支撑大规模运营的生态系统,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