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迎来了全球科技界的瞩目。这场盛会汇集了超过800家国内外顶尖企业,聚焦AI基础设施、科学智能、智能终端等多个前沿领域,共同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为期三天的活动中,各大展台前人头攒动,观众纷纷驻足,对展出的最新技术表示出浓厚兴趣。
大会的高潮出现在闭幕式上,中国移动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移动在AI与新型工业化结合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近年来紧跟科技潮流,利用5G和AI技术,积极构建AI+工业数智化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助力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
光伏产业是这一转型的受益者之一。在光伏组件的生产线上,EL(电致发光)智能检测设备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质检效率。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与合作伙伴携手,通过集成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实现了对光伏组件外观和EL图像缺陷的自动快速识别。相较于人工质检高达8%的漏检率,该系统的漏检率控制在0.5%以下,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系统能在6秒内完成整张图的检测,实现了质检无人化,已在河北海泰新能源等企业成功落地。
AI技术同样在工业安全监管领域大放异彩。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文玉煤矿,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部署的智慧矿山安监大模型通过5G网络将井下视频画面实时回传至安监平台。AI视觉安监系统24小时不间断监控井下风险点,有效识别皮带跑偏、区域入侵等安全隐患,显著降低了事故风险。在钢铁厂中,基于九天大模型的工业安监系统也展现出强大的隐患识别能力,提升了企业的应急响应速度。
船舶行业同样迎来了AI技术的革新。中远海运重工引入了首套吊驳运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基于工业能源低代码和高精度定位技术打造。通过“AI调度算法+数字孪生”技术,该系统实现了吊驳运业务的全面电子化、数字化管理,提高了零部件吊驳运业务的运输效率25%以上,减少了人力15%,节约了运输时间30%以上。目前,该系统已覆盖14个码头、35台门机、96辆工程车,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