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脱口秀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关注热潮,随着《喜剧之王单口季2》与《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两档综艺节目的相继开播,社交媒体上涌现了大量热议话题,让脱口秀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在《喜剧之王单口季2》中,50岁的大龄离异母亲房主任以其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中年女性的觉醒”,深情讲述了农村妇女的命运,触动了都市年轻人的心弦,让他们对母亲的沉默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里,步惊云勇敢地为被造谣的女性发声,揭示了性别角色对调后女性所处的尴尬与危险境地,赢得了广泛好评。
线上脱口秀综艺的火爆从数据上得到了直观体现。据官方数据显示,《喜剧之王单口季2》首播即收获了99个双榜热搜话题,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首期上线后也拿下了51个搜索话题。在小红书平台上,两档节目的热点话题更是频繁上榜,成为网友们热议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脱口秀综艺节目中,女脱口秀演员和女性议题的占比显著提升。在两档节目中,女演员的比例达到了历史新高的39%,“女演员上桌”成为了热门关键词。女演员的增加不仅丰富了节目阵容,更带来了多角度的议题,如农村妇女的命运、月经羞耻、家庭暴力等,这些话题为节目的火爆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随着脱口秀综艺的热度不断攀升,争议也随之而来。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中,女选手们集体讨论性骚扰的片段引发了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节目将女性创伤搬上主流舞台,让人们关注到了女性群体的处境;而批评者则认为,将无法证伪的亲身经历写进段子,有消费苦难的嫌疑,且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不仅如此,节目外的争议也层出不穷。李诞7年前在节目中调侃嘉宾柳岩的言论被网友翻出,引发了对脱口秀是否尊重女性的广泛讨论。网友们纷纷在李诞的社交账号下进行“反讽运动”,最终导致其关闭了评论功能。
对于脱口秀综艺频繁用争议性话题“屠榜”热搜的现象,有网友质疑节目为了流量和口碑效果,故意放大或加强选手身上的某些“标签”,通过讲述家庭暴力、精神疾病等故事来赢得同情和共情,从而吸引眼球。这种做法在“冒犯”之余少了真诚,多了几分刻意。
然而,从节目组的角度来看,制造话题以及增加女性议题有其合理依据。随着女性观众占比的不断提升,节目组自然要考虑主流观众的喜好。而这种基于流量目标、主动迎合观众的发展走向也引发了诸多讨论。
尽管线上脱口秀综艺火爆全网,但线下的脱口秀剧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随着脱口秀综艺的走红,线下剧场也逐渐升温,但在一些地区,脱口秀市场并未如预期般繁荣。
拥有多年线下脱口秀表演经历的演员透露,在脱口秀综艺火起来之前,一些地区的脱口秀俱乐部数量有限,行业氛围并不热闹。随着综艺节目的带动,外地厂牌开始进入,演员们也开始组建自己的俱乐部。然而,市场并未如预期般火爆,演员的薪酬甚至出现了下降。
经营脱口秀剧场的成本并不低,一场普通演出需要支付主持人、演员以及场务的薪酬,还要承担场地费用。然而,随着观众数量的不稳定和票房的下滑,一些俱乐部开始面临亏损的困境。
目前,能够不亏钱的脱口秀俱乐部主要有三种:头部脱口秀厂牌、主理人参与过综艺录制有一定名气的脱口秀演员、以及擅长运营短视频账号为线下引流的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盈利,但大多数俱乐部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脱口秀综艺的爆火无疑带动了脱口秀市场的整体繁荣,但线上综艺与线下剧场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线上综艺占据了流量和用户人群的渠道入口,成为演员和俱乐部名利双收的快捷方式;而线下剧场则面临着演员和观众资源极度不均衡的问题,市场被割裂成不同发展阶段的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