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SU7 Ultra准车主遭遇:提前付尾款引争议,律师指购车协议存风险

   时间:2025-08-06 14:58:2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小米汽车的一款高端车型SU7 Ultra因要求用户提前支付尾款而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多位准车主反映,他们被告知若不在规定时间内支付部分尾款,其订单将被延迟排产。

消费者武斌表示,他在今年三月底支付了2万元定金预定了SU7 Ultra,但最近却被通知需要交完尾款才能安排生产。小米汽车的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鉴于电话沟通和客户的提车意愿,订单将暂缓生产,并给予30天的暂缓期限,要求客户在此期间完成包括支付尾款在内的多项程序。若超出30天未能完成余款支付,订单将被取消。

同样,另一位消费者柳灵也遭遇了类似情况。他在3月锁单了一台小米SU7 Ultra,并因牌照资质问题与工作人员沟通好11月、12月再提车。然而,7月时被通知需延期排产,8月又被要求在30天内付完尾款才能保留订单,否则定金不退。柳灵对此表示不满,并在小米汽车App上反馈了问题,但得到的回复仍需按照交付中心的规定执行。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及其背后的原因,记者对小米汽车的一线门店进行了实地探访。据小米汽车销售李娜透露,在小米汽车的购车流程中,超过95%的消费者遵循的是车辆生产下线后支付尾款的主流操作模式。然而,对于SU7 Ultra这样的高价且相对小众的车型,交付方会更加谨慎,特别是在客户主动要求延迟排产或表现出可能不提车的迹象时,可能会要求提前支付部分款项以确保订单的有效性。

小米汽车销售黄鑫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现象。他指出,市场上存在部分黄牛试图通过倒卖车辆赚取差价,特别是在SU7 Ultra出现某些问题后,这些黄牛可能利用舆论向小米施压,以期在放弃购车时能收回定金。但黄鑫强调,要求客户提前支付尾款的情况并非普遍现象,而是个别交付专员可能因追求个人交付量指标或加快流程速度而采取的过度催促行为。

记者在小米汽车APP上注意到,目前SU7 Ultra的定金已由此前的2万涨至4万。黄鑫对此解释称,一方面是因为Ultra车型价格较高,另一方面这款车并非走量车型。较高的定金门槛旨在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订单的有效性。

然而,对于小米汽车的这一做法,消费者和律师均提出了质疑。消费者认为,其他车商都是看见车再打款,而小米汽车却要求不交钱不生产,这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律师胡钢则表示,这涉及到格式条款的合法性、合规性问题。小米汽车的购车协议中存在加重消费者责任、单方面决定付款时间等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可能构成“霸王条款”。

胡钢指出,一般买卖商品时,无论是纸质还是口头合同都是法律允许的。但在汽车行业,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往往会被要求签订两份合同,且无论是订金还是定金,经营者都不会明确载明汽车的具体交付时间。这种做法减损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构成不公平、不合理的约定。

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子龙律师也认为,小米汽车的购车协议存在被认定为格式条款的法律风险。其中要求消费者在车辆未生产完成、未交付前支付全款等条款可能构成加重对方责任的情形,且缺乏对等约束。

为了验证小米汽车的做法是否行业普遍现象,记者还调研了多家汽车品牌。据特斯拉、蔚来等门店销售称,他们一般支持验完车再交钱。传统车企如比亚迪也表示,用户可以在验车无误后再交尾款。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王愉茁律师表示,小米汽车的相关条款要求消费者承担全部交易风险,并剥夺了消费者在验车后的救济权利。这与汽车销售行业惯例相悖,背离了消费者对交易的合理预期。

胡钢建议,汽车制造商在销售车辆时应清晰、明确地约定交车时间,并遵循公平合理的交易模式,如等车到店让消费者验车以后再支付余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