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浩瀚星空中,比亚迪以其不懈的探索与创新,再次点亮了一颗璀璨的星辰。这一次,它并非仅仅提升了某一技术参数的峰值,而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DM)的广袤领域里,深耕细作,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回溯至一年前,比亚迪推出的第五代DM技术,犹如一股清流,将NEDC工况下的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2.9升,引领插电混动车型迈入了“2时代”的大门。而今,比亚迪再次突破自我,宣布对第五代DM平台进行了深度优化,亏电油耗进一步降低至2.6升,并获得了国家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的权威认证。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比亚迪在电控算法、整车调度策略以及软硬件协同上的系统性重构。尽管0.3升的油耗降幅看似微小,但它却如同攀登高峰时的最后一步,逼近了插混技术的极限。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次优化无需用户进店更换硬件,仅需通过OTA(空中升级)即可覆盖150万辆已交付的车型,这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比亚迪兑现承诺、服务用户的诚意之举。
比亚迪对插混技术的执着追求,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长期战略眼光的深厚积累。自2008年F3DM作为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问世以来,比亚迪便踏上了插混技术的探索之旅。尽管初时面临诸多挑战,但比亚迪从未放弃,而是坚持迭代升级,从初代DM到DM-i,再到如今的第五代DM平台,每一步都凝聚着比亚迪对技术的敬畏与对用户的负责。
如今,比亚迪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领先优势,更在插混领域建立起了一套可落地的大规模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并非简单依靠性能堆叠,而是通过系统性效率优化实现的,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比亚迪的领先,是整车工程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策略与智慧的结晶。
在第五代DM平台的优化过程中,比亚迪展现出了强大的数据能力、模型能力和策略执行精度。通过覆盖超过150万辆车的真实行驶数据,比亚迪构建了180多万种细分工况的模型,使整车能够根据实际路况动态调整驱动模式,实现用油效率的最大化。每一次启停、加速、减速,系统都能以毫秒级的精度做出响应,不断压缩能耗冗余,提高整车运行效率。
此次优化,不仅让比亚迪的插混技术从“机械+电”的混合形式,演化为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协同系统,更让150万老车主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油补”。以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为例,升级后亏电油耗降至2.6升,每次长途出行可节省油量6升以上,换算下来接近50元的成本节约。这种无声无息的节省,却让用户真切感受到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诚意。
比亚迪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用户用车体验,更强化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长期信任感。在新能源市场用户结构加速分化的背景下,比亚迪以技术共享的方式,实现了与用户共赢的局面。这种“工程驱动、用户导向”的技术实践,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品牌新的价值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