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互联网企业招聘怪象:岗位割裂背后,战略短视如何致命?

   时间:2025-08-11 15:07:42 来源:产品经理独孤虾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篇深度剖析互联网企业招聘现状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文章通过作者个人的求职经历,揭示了当前互联网企业在人才招聘、战略管理及企业文化上的诸多问题,并对成功企业的做法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破局之道。

作者表示,自己曾是一名拥有16年互联网广告产品经验的资深从业者,但在求职过程中却接连遭遇尴尬。一个猎头在为其推荐飞猪P9级用户增长产品经理岗位时,因其过往专注于广告领域而直接拒绝。作者试图解释广告与用户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却未能改变猎头的看法。不久后,另一名HR在招聘茄子快传海外广告系统产品经理时,同样因其海外广告产品经验仅一年半而提出质疑,忽视了其整体的广告产品经验。

这两个案例让作者深刻体会到当前互联网企业招聘的荒诞现状:企业不是在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而是在寻找标签完全匹配的“专家”。这种岗位过度细分的现象,实际上暴露了企业战略上的短视。

文章指出,从2016年到2021年,共有17336家互联网企业倒闭,中小企业平均存活时间仅为2.5年,集团企业平均寿命也仅为7-8年。这种慢性死亡现象背后,正是战略短视、内斗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缺失三大深层问题的集中体现。岗位割裂导致企业忽视技能和经验的可迁移性,使招聘成为服务于短期KPI的工具。管理层忙于内斗,对外部人才的判断失准,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困境。

内斗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恶劣的氛围。管理层为了争夺控制权,往往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导致团队协作效率低下。部门间的扯皮和争斗消耗了企业的资源,使得原本应该用于创新和发展的力量被削弱。这种文化下的招聘自然也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企业往往只看重候选人的标签和title,而忽视了其真正的能力和潜力。

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是当前互联网企业的另一个致命问题。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已经失去了“造血”能力,只会依赖“买流量”来维持增长。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技术壁垒薄弱,企业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盲目跟风的招聘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企业往往花费大量资金招聘热门岗位的“专家”,却忽视了基础能力的持续投入。

与这些目光短浅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谷歌和微软等成功企业在招聘上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理念。谷歌从不追求“专业化”的岗位细分,而是更看重候选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微软则注重成长型思维,鼓励员工跨部门协作和流动。这些公司都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员工能力跟上技术迭代。

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了破局之道。企业应该从过度专业化的招聘中走出来,重视候选人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潜力。管理制度上,企业应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打破部门壁垒,鼓励团队协作。企业文化方面,企业应投资基础能力建设,培养真正懂业务的管理层,建立学习型组织。

文章最后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为结尾,呼吁企业和猎头们应该改变老眼光,真正认识到人才的价值所在。时代在变,那些还在用传统观念看待人才的企业和猎头,注定要被淘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