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近期对Microsoft Store应用商店实施了一项重大变革,这一变动深刻影响了用户管理应用更新的方式。
以往,用户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够关闭自动更新功能,根据个人需求手动安装应用的最新版本。然而,最新的更新中,微软取消了这一手动更新选项,带来了全新的更新管理机制。
现在,用户在微软商店中仅能选择暂停应用更新,暂停时长有固定选项,从一周到最长五周不等。这意味着用户无法完全拒绝更新,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更新的时间。
当用户选择暂停更新时,系统会提示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到达该时间点后,商店将自动恢复自动更新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系统会自动更新所有应用,无需用户额外操作。
实际上,这种强制更新的做法并非新鲜事物。Windows 10和Windows 11系统早已采取类似策略,允许用户在特定时间内暂停更新,随后系统会自动下载并安装更新。微软此举的核心目的是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这一理念在微软最近的一份公告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微软计划将Windows 11 24H2版本中的内置应用更新到最新版本,确保全新安装时用户不会使用到过时应用,从而提升整体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尽管如此,用户仍然可以选择在微软商店之外下载应用,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即将推出的Windows 11 25H2版本将赋予用户对内置应用(包括微软商店)更多的控制权,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对强制更新策略的不满情绪。
此次更新策略的调整引起了广泛讨论,用户对于微软在安全性与便利性之间所做的权衡持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