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剧本圈近期迎来了一场重大变革,红果短剧于8月6日宣布全面升级其剧本合作政策,旨在进一步推动内容创新与编剧生态的优化。此次调整不仅涉及自制剧本合作方的待遇提升,还特别针对大型编剧工作室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自8月13日起正式生效。
新政的核心在于对编剧工作室的拉新、成长及分账三方面的激励。具体而言,红果向编剧工作室开放了拉新活动,鼓励工作室吸纳并培养新编剧,若工作室每月成功拉新超过10人且新人首月过稿,将获得每人2万元的奖金。新人编剧在活动期间内评级提升,还能额外获得3至20万元的成长奖励。分账激励方面,当月分成金额突破200万元的工作室,将额外获得5%的分成加成。
剧本评级体系也进行了调整,从原先的四个级别扩充至六个级别,最高级别的剧本保底稿费从12万元跃升至20万元,分成比例也从20%提高至40%,而最低级别的保底稿费则略有下调,从5万元降至4万元,30集定金和分成比例也相应减少。这一变化立即在短剧编剧圈内引发了连锁反应,一些原本不愿带新人的编剧工作室开始积极招募新人,以期获得拉新奖励,而部分工作室甚至冒充红果合作的大型工作室,试图吸引更多投稿。
对于普通个人编剧而言,新政带来的更多是挑战。由于最低保底和分成比例的下降,他们的收入预期受到直接影响。许多编剧担心,如果不投靠大型工作室,将难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种担忧在编剧圈内蔓延,加剧了行业的分层趋势,即头部编剧工作室与平台合作紧密,享有更高的待遇和更多的资源,而底层编剧则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
然而,红果方面表示,新政旨在挖掘更多有潜力的新人,提升剧本质量,进而推动短剧市场的精品化发展。通过激励大型工作室带动新人成长,红果期望能够构建更加健康、活跃的编剧生态。事实上,短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剧本价格水涨船高,成熟编剧的月收入可达数万元,头部编剧更是年收入百万级别。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竞争也日益激烈,分层现象愈发明显。
红果新政的出台,无疑将对短剧编剧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降低了新人入行的门槛,为更多有才华的编剧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行业的分层现象,使得头部工作室的地位更加稳固,而底层编剧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不过,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政或许能够推动短剧内容的精品化进程,提升观众体验,进而拓展短剧市场的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红果外,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也在积极争夺优质剧本资源。通过推出剧本征集计划、提供资源扶持等措施,这些平台试图吸引更多优秀编剧加入,共同推动短剧市场的繁荣发展。在各大平台的共同努力下,短剧市场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