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可控核聚变新路径:氢硼聚变,未来能源的新希望?

   时间:2025-08-21 10:50:04 来源:华夏时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尚未步入商业化阶段之际,围绕这一领域的投资热情却持续高涨。年初至今,同花顺可控核聚变指数(代码886065)展现出了惊人的增长势头,从1128.22点跃升至1821.7点(截至8月20日收盘),涨幅高达61.47%。近期A股市场的牛市行情更是为可控核聚变概念股添了一把火,8月初至20日,该指数再度攀升近10%。一级市场同样热闹非凡,7月下旬,中国聚变公司成功引入近百家实力企业的百亿增资;而成立仅四个月的民营企业诺瓦聚变,也在8月初宣布完成了5亿元的融资。

可控核聚变,这一被誉为终极能源的技术,究竟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能源格局?其面临的技术难关和商业潜力又如何?近日,某知名媒体记者独家专访了新奥能源研究院院长刘敏胜,就氢硼聚变的优势、商业价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可控核聚变的众多路线中,氢硼聚变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刘敏胜院长表示,氢硼聚变不仅燃料丰富,且发电成本低,能够满足未来能源对无碳、中子辐射防护安全性的双重需求。氢硼聚变还有望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解决水源、粮食等关键问题,满足智能时代对能源的巨大需求,甚至为人类的太空探索提供能源支持。

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以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相比,氢硼聚变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它无需产热和费热的过程,直接发电,产物氦核安全无害。而光伏和风电则受天气、环境、地域等因素限制,无法稳定供电。至于经济性方面,尽管氢硼聚变反应条件苛刻,但其燃料成本低,且有望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反应条件带来的成本。

谈及可控核聚变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以及AI对其效能提高的意义时,刘敏胜院长表示,可控核聚变目前并不适合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因其难以实现小型化。然而,AI在可控核聚变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面对极高温度的等离子体控制时,AI能够实现人类无法完成的精准控制。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新奥聚变采取了多元化策略。早期,他们邀请国内外科研院和高校的资深与年轻科研人员加入,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如今,他们更是推出了生态研发模式,邀请全球科学家共同探索可控核聚变这一前沿课题。刘敏胜院长相信,在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难题将逐一被攻克,商业化进程也将不断加速。

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其商业化和应用前景备受瞩目。随着全球科研力量的不断汇聚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终极能源将逐步走出实验室,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