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生鲜零售巨头,如今正深陷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近日,这家A股零售业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计划在二季度关闭186家门店,预计因此产生的损失将达到8.27亿元。
这已是永辉超市今年第二次大规模关店行动。据上市公司公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永辉超市共计关闭了227家亏损门店,导致营收同比大幅下滑20.73%,仅为299.48亿元,并且由盈转亏,亏损额达到2.41亿元。这一连串的关店举措,无疑揭示了永辉超市正面临着严峻的经营挑战。
回顾2019年,永辉超市还是中国超市行业的佼佼者,被誉为A股市场上的白马股。当时,公司拥有1440家门店,年营业收入高达932亿元,股价也一度攀升至11.72元。然而,短短五年间,这家零售巨头却陷入了巨亏的泥潭。2024年,永辉超市的营收跌至675亿元,净利润亏损14.65亿元,资产负债率更是飙升至88.7%。进入2025年,其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与去年同期盈利2.75亿元相比,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再度亏损2.41亿元。
永辉超市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传统商超普遍面临着规模神话破灭的危机。2023年,全国范围内关闭的超市门店数量超过800家,零售业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实体零售更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社区团购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崛起,给传统商超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扭转颓势,永辉超市将希望寄托在了河南许昌的零售网红——胖东来身上。2024年5月,永辉超市高调宣布启动学习胖东来模式,以商品精选、服务升级、环境焕新为核心,全面推进门店改造。胖东来以其极端精细化运营著称,不仅给予员工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还以高品质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永辉超市的“胖改”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例如,郑州信万广场店在改造首日,单日客流量就突破了3万人次,远超周边商圈的总和。然而,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胖东来的成功建立在高人力成本投入的基础之上,其店长平均月薪高达78058元,而永辉超市调改后的员工工资仅从3000元涨至4500元左右。这种根本性的差异,使得永辉超市的“胖改”更像是一场形似而神不似的模仿秀。
更为严峻的是,永辉超市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据券商研报测算,“调改”单店的改造成本可能超过800万元。而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仅为0.75,意味着即便变卖所有流动资产,也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虽然名创优品老板叶国富的入股为永辉带来了62.7亿元的资金,但这位新股东主导的改革能否奏效,目前仍充满不确定性。
永辉超市现在陷入了企业转型的阵痛之中,继续关店可能引发供应商集体撤退,而不关店又难以承受每天的亏损。在最近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财务总监坦言,2025年计划关闭的门店数量较多,公司整体营收额将低于2024年水平,即便下半年调改门店实现明显的销售同比增长,短期内盈亏水平仍将持续承压。
面对困境,永辉超市也在积极探索线上业务的发展。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线上营收达到5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33%,较去年同期减亏3475万元。线上超市自营到家业务以及第三方门店覆盖率已达90%。这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或许能为永辉超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