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航旅纵横APP推出的一项名为“惊喜数字”的活动,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了广泛争议。据报道,该活动实质上是一款保险产品,其宣传亮点在于,若航班起飞延误时长恰好等于每天随机设定的某一分钟数,消费者即可获得300元津贴。
然而,众多消费者在参与后发现,这一看似诱人的理赔条件实则极为苛刻。具体来说,延误时长必须精确到分钟,不能有丝毫偏差。例如,若当天设定的数字为21分钟,那么多出或少去任何一秒,都将导致无法获得赔付。这一规定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被误导,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不满。
网友们的吐槽声此起彼伏,有人直指这是“概率几乎为零”的保险产品,戏称其专为“眼神不好的人”设计。更有消费者尖锐指出,即便能够准确掐表到设定的分钟数,保险公司也可能以系统时间为准,拒绝赔付,从而构成商业欺诈。一位来自上海的消费者无奈表示,该保险产品的购买价格与理赔金额比例,以及中奖概率,都远远不如购买刮刮乐来得划算。
针对这一事件,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此类“精确到分钟”的延误险,虽然打着娱乐营销的旗号,但在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保险本质等方面,均存在严重争议。他呼吁监管层应尽快明确界定此类产品的边界,同时强调,保险行业必须坚守诚信底线,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讨论这一保险产品的问题,社会各界也对此给予了广泛关注。如何平衡商业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摆在监管部门和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