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详细阐述了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并通过回答记者提问进一步揭示了我国能源转型的显著进展。
可再生能源体系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一大亮点。据王宏志介绍,过去五年是绿色低碳转型最为迅猛的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从40%大幅跃升至约60%,这意味着在每三度电力消费中,就有一度来自绿色能源。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设定的20%目标,而煤炭消费的占比则逐年递减一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的变化显著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我国出口的风电和光伏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帮助减少了约41亿吨的碳排放,为全球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能源供应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显著,达到了“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预计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年度用电量。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东部地区近40%的能源需求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和“北煤南运”等大型能源输送项目得到满足。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平均每五辆电动汽车就配备有两个充电桩。
科技创新在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新能源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量占全球总数的四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新型储能规模更是在短短几年内跃居世界第一。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已达到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十倍之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了鼓励绿色出行,我国还积极推广绿证绿电交易,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色电力服务。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道路上行驶,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新型储能和氢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约9500万千瓦,五年间增长了近30倍。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产能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成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