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近期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该平台直接将服务器级别的强大算力融入机器人体内,标志着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时代的一大步跃进。
Jetson Thor基于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 GPU架构,其AI算力惊人地达到了2070 TFLOPS,与前一代Jetson Orin相比,性能提升了整整7.5倍,同时能效也提高了3.5倍。更令人瞩目的是,该平台配备了前所未有的128GB超大内存配置,这在边缘计算设备中堪称顶尖。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宣传中亲切地将Jetson Thor称为送给所有机器人的礼物,并强调它将助力全球数百万开发者构建能够与物理世界交互甚至改变物理世界的机器人系统。Jetson Thor不仅具备无与伦比的性能与能效,还能在边缘设备上同时运行多个AI模型,堪称一款卓越的超级计算机。
Jetson Thor平台经过Jetson软件栈的优化,支持所有流行的生成式AI框架和AI推理模型,包括主流语言模型Qwen、DeepSeek以及多种视觉语言模型。这些特性使得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利用Thor的强大算力,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边界。
在硬件配置上,Thor同样表现出色。其GPU采用Blackwell架构,拥有最高2560个CUDA核和9个第五代Tensor Core,并支持MIG技术,实现GPU资源的多任务隔离与并行调度。CPU方面,Thor配备了14核Arm Neoverse V3AE,专为实时控制与任务管理设计,提供了确定性执行和更高的吞吐能力。128GB LPDDR5X内存和273GB/s的显存带宽为大型Transformer推理与高并发视频编解码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软件优化方面,英伟达也为Jetson Thor提供了全面的支持。该平台原生支持NVIDIA Isaac(仿真/开发)、Isaac GR00T(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Metropolis(视觉 AI)和Holoscan(传感器工作流)等工具,使得开发者能够从云到边缘实现统一开发和部署路径。通过FP4量化和推测解码技术,Thor在某些模型上还能获得额外的性能提升。
多家企业正在积极打造基于Jetson Thor的系统,以满足量产需求。研华科技、Aetina、ConnectTech等企业正在开发具备灵活输入输出接口和定制化配置的Thor系统,以提供多种形态规格。同时,传感器与执行器企业如亚德诺半导体、e-con Systems、英飞凌等也在将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的数据以超低延迟直接传输至Thor的GPU内存中。
首批采用Jetson Thor的公司中,中国企业占据了显著比例。联影医疗、万集科技、优必选等企业已经开始集成这一新平台,以提升其机器人的性能和自主性。例如,宇树科技的创始人表示,Thor带来的计算能力飞跃使得机器人具有更强的敏捷性、更快的决策制定以及更高的自主水平,这对于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导航与交互至关重要。
波士顿动力正在将Jetson Thor集成到其人形机器人Atlas中,使Atlas能够在设备端搭载此前仅服务器才具备的计算能力。Agility Robotics也计划将Thor作为第六代Digit机器人的计算核心,在仓库和制造环境中执行物流任务。
英伟达机器人与边缘AI副总裁Deepu Talla指出,要实现真正的物理AI和机器人,需要三台计算机协同工作:用于训练AI的DGX系统、用于仿真测试的Omniverse平台以及装在机器人身上的“大脑”——Jetson Thor。他特别强调了仿真测试的重要性,因为它相比在真实物理环境中开发更快、更安全、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