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市场再起波澜,极狐汽车的营销策略引发了广泛争议。网友纷纷指出,部分新能源车企在营销手段上已近乎无底线,而极狐汽车近期的一系列操作更是将这一争议推向高潮。极狐将本应视为企业责任的基本承诺,包装成了吸引眼球的营销亮点,这一行为引发了公众对于品牌信誉的深刻质疑。
回顾极狐的发展历程,其曾因定位高端、价格偏高而面临销量困境。为了扭转局势,极狐采取了降价策略,并成功实现了销量的回暖。为进一步拓宽市场,极狐决定进军小型车领域,于8月22日正式开启了北汽极狐T1的预售活动。此次预售共推出了5款车型,预售价区间为6.88至9.38万元,这一价格策略被市场视为极狐T1具备热销潜力的信号。
然而,在极狐T1的发布会上,一张标有“买极狐T1烧一赔一”的PPT却意外走红网络。尽管现场不乏有人称赞极狐品牌的“良心”与“自信”,但冷静思考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车辆自燃若确属质量问题,车企本就应承担全部责任,包括车辆损失、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等。因此,“赔一辆车”只是车企应尽的基本义务,将其作为营销亮点,无疑是将这一责任包装成了所谓的“福利”,模糊了责任的边界。
其次,极狐的这一承诺也显得缺乏诚意。如果品牌真的对其产品充满信心,那么完全可以推出更具保障的承诺,如“烧一赔三”等。而“烧一赔一”这一承诺并未超出法定责任的范畴,以此作为营销噱头,反而更显诚意不足。这一行为不仅未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反而加剧了公众的吐槽和质疑。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极狐在处理自燃事故时的表现也引发了争议。2024年7月24日,杭州一辆购入仅2个月的极狐阿尔法S在行驶中自燃。而厂家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的不当操作,如先拆车标、卸零件等,严重损害了品牌的信任度。尽管事后官方发表了致歉声明,但消费者对极狐电池安全的疑虑并未因此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