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聚光灯下,一场关于人工智能(AI)人才的激烈争夺战近日终于显现出缓和的迹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科技巨头meta宣布其新成立的人工智能部门暂停招聘,此举标志着自2025年初以来席卷全球的AI人才争夺战暂告一个段落。
回溯至2023至2024年间,AI人才争夺尚处于预热阶段,竞争主要聚焦于OpenAI、DeepMind等少数领先企业。彼时,尽管AI岗位薪酬已高于传统科技职位,但仍处于相对理性的范围内,顶尖工程师的年薪大约在50万至80万美元之间。企业更倾向于内部培养而非外部挖角,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基础模型研发人才上。
然而,2025年初,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一纸“战略大转向”声明彻底改变了格局。meta将重心从元宇宙全面转移至人工智能,并成立了“超级智能实验室”,这一举措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引爆了全球人才战。为了迅速搭建团队,meta开出了前所未有的薪酬条件,向顶尖研究员提供四年高达3亿美元的薪酬包,AI工程师的年薪区间更是飙升至18.6万至320万美元,部分顶尖科学家的年薪甚至突破了1000万美元大关。
meta的激进策略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纷纷跟进,人才争夺战迅速升温。在这一阶段,meta单周就从OpenAI挖走了包括深度参与GPT-4训练架构优化的赵晟佳在内的8名核心研究员,同时,苹果AI团队负责人庞若鸣也被meta以高薪吸引加入。这一系列举动不仅直接冲击了苹果自研大模型与Apple Intelligence项目的进度,也迫使谷歌、微软等企业采取更加激烈的留才措施。
据国际金融论坛(IFF)发布的《IFF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当前全球AI人才总量约300万人,其中研发技术类人才占比32.6%,中美两国合计占全球超50%。然而,尽管人才总量庞大,但顶尖AI人才仍极度稀缺。据行业统计数据,全球顶尖AI专家不足1000人,具备通用人工智能(AGI)研发能力的科学家更是少于5000人。meta、谷歌、微软等企业已网罗了全球35%的AI研究员,进一步加剧了人才垄断的局面。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企业的投入堪称豪赌。据行业预测机构数据,2025年全球AI领域总投入预计突破3200亿美元,其中约30%直接用于人才争夺。meta、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更是将巨额资本支出投向AI领域,用于人才招聘与基础设施建设。然而,随着meta宣布暂停AI部门招聘,这场持续半年的“疯狂抢人战”才暂时告一段落。
尽管人才争夺战暂告段落,但其留下的影响却深远而复杂。AI人才的稀缺困境、企业投入的巨额成本、行业格局的重塑以及资本泡沫的隐现等问题,都将对AI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论是巨头、初创公司还是求职者、投资者,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平衡短期竞争与长期发展,才能在AI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