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钉钉AI硬件背后的极端开发故事,你还愿意支持吗?

   时间:2025-08-28 20:09:4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钉钉在其十周年庆典上震撼发布了首款AI硬件产品——DingTalk A1,这款设备专为智能办公场景设计,旨在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DingTalk A1与钉钉App无缝对接,能够实时翻译对话内容并在手机App上显示,同时支持投屏功能,展示双语翻译过程,极大地便利了国际会议交流。

设备内置了六颗麦克风,包括五颗全向麦克风和一颗骨传导麦克风,据称能在8米范围内精准捕捉声音,智能区分发言人和声源位置。配合磁吸皮套吸附手机后,它不仅能实现AI翻译通话,还能有效减少环境噪音干扰,确保通话清晰。

DingTalk A1还具备多项创新功能,如记录面试过程,为HR提供详尽的分析报告,以及将团队头脑风暴内容自动转化为思维导图,助力企业高效管理。

然而,这款产品的快速推出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极端的开发历程。据虎嗅报道,钉钉CEO无招(陈航)在接受采访时透露,DingTalk A1从项目启动到完成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无招回归钉钉后,首先花费半个月时间审视产品问题和组织结构问题。

关于如何实现如此高效的开发节奏,无招直言不讳:“大约有四五十人全身心投入到DingTalk A1项目中,他们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五小时。”他将这种状态描述为创业精神和风格的体现。

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一款旨在提升效率、优化协同的智能办公产品,其诞生过程竟然伴随着团队成员长时间剥夺睡眠的极端工作状态。

这种明显损害健康的工作模式,非但没有引发反思,反而被某种程度上视为团队奉献精神的象征,仿佛用睡眠换取产品成果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这不禁让人担忧,这款主打“高效”与“智能”的AI设备,未来是否会用于监控用户的工作状态,如判断员工在岗情况、专注程度,甚至量化其“努力值”。

此前,有爆料称无招曾在深夜巡查钉钉办公区,发现工位上人不多,随后对各部门提出批评。还有网络博主指出,钉钉可能对一批不主张加班的高管进行边缘化处理。尽管钉钉官方对这些传闻予以否认,但无招自己将“每天睡眠不超过五小时”作为项目高效的证明公开讲述,显得颇为矛盾。

钉钉似乎并未试图平息这些争议,反而以一种“自我调侃”的方式应对。其官方公众号在相关事件引发关注后,发布了一篇题为《加班,做了个让大家能早点回家的东西》的文章,将“加班”作为轻松的话题来消费。

这种将员工健康透支问题娱乐化、营销化的倾向,反映出企业对劳动者福祉的漠视,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将消耗身心的加班现象当作可调侃的营销素材,试图将“污点”转化为“记忆点”,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内部员工牺牲的轻视,也是对外部公众情绪的误读。

在DingTalk A1的相关新闻评论区中,网友们纷纷表达批评之声。从多个角度来看,此事不仅关乎一款产品或一家公司,更折射出某些行业长期以来“以人为耗材”的发展逻辑。

我们当然肯定技术迭代带来的进步,也理解创业团队在特定阶段需要拼搏。然而,当“持续熬夜”成为标准的开发流程,当睡眠不足被美化为“奋斗”,我们就必须严肃地提出质疑:这一切是否已经背离了技术应服务于人的本质?

产品的成功从来不应以牺牲开发者健康为代价,企业的真正价值也不应建立在透支员工的基础上。当我们谈论创新、效率和智能时,请不要忘记,每一个代码背后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需要休息,需要尊严,更应被当作目的,而非达成产品的工具。

DingTalk A1或许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如果它的诞生伴随着团队持续数月的睡眠剥夺和身体极限挑战,那么这种所谓的“创新”难以获得大众的认可。

真正面向未来的企业,应当首先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昼夜与尊严。因为没有任何KPI,比人的价值更高。

面对这样一款硬件产品,你会选择使用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