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GPU独角兽沐曦:直面英伟达竞争,聚焦AI训练市场差异化发展

   时间:2025-08-30 02:53:49 来源:观察者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沐曦股份,这家专注于国产GPU研发的独角兽企业,近日对科创板IPO的首轮审核问询函做出了详尽回应。回应覆盖了从产品研发、市场竞争到营收状况、现金流等多个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了企业面临的内外挑战及应对策略。

其中,市场尤为关注沐曦如何应对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沐曦明确指出,其与英伟达的主要客户群体存在显著差异,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据悉,英伟达即将恢复H2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并可能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特供产品,这一动态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沐曦认为,H20芯片的性能相较于同架构的H100有所缩水,在大规模人工智能训练任务中的效率有限,主要面向互联网厂商的推理场景需求。

根据国际投资研究机构伯恩斯坦的报告,2024年H20芯片在国内市场的主要客户为互联网大厂,四大厂商的采购量合计占据了87%的市场份额。而沐曦的主力产品曦云C系列GPU,则主要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通用计算场景,其下游客户以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及教科研、金融等行业客户为主,与英伟达H20的主要目标市场不存在直接竞争。

在性能方面,沐曦表示,其曦云C500系列产品的单卡算力已超过H20,而最新一代曦云C600系列产品的单卡算力更是领先于英伟达H20,并配备了大容量显存和FP8计算单元,能够支持多精度计算,在人工智能计算场景中展现出高性能优势。

尽管如此,沐曦也坦诚地指出了国产GPU厂商面临的四大难点:与国际巨头相比,产品性价比存在差距;商业客户对国产GPU的性能及稳定性要求极高,导致产品导入周期较长;国产GPU软件生态相对薄弱,客户迁移成本较高;以及客户对供应链持续稳定性的担忧。

在与国内头部企业的对比中,沐曦承认在销售规模、销售网络、市场知名度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同时,沐曦也分析了自身与采用ASIC架构的国内友商之间的差异,指出其研发的通用型架构GPU在特定任务下的能效比可能不如ASIC架构,但在通用性和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

在产品线方面,沐曦目前拥有曦云C系列、曦思N系列和曦彩G系列三大产品线,其中曦云C系列产品是其绝对主力。该产品主要用于AI训练和通用计算,近年来实现了快速的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曦云C系列产品的收入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94.31%。

沐曦还透露了其下一代产品的最新进展。曦云C600系列产品已于今年7月下旬发布,并通过先进封装等方式实现了计算性能升级。而刚刚于今年4月立项的下一代旗舰曦云C700系列,则正处于软硬件购置和产品设计开发阶段,计划进一步扩展对低精度的计算支持。

自2020年成立以来,沐曦股份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规模化量产,GPU产品累计销量已突破2.5万颗。然而,尽管营收持续增长,但沐曦的收入规模仍然无法覆盖研发等成本开支。在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亏损持续扩大,累计研发投入高达24.66亿元。

尽管如此,沐曦股份的科创板IPO申请仍在稳步推进中。公司于6月30日提交申请并获得受理,拟募资39.04亿元用于补充研发及产业化资金。这一举措有望为沐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