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关注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即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旨在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
新国标在多项技术指标上进行了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时速限制。当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超过25公里/小时时,系统将自动断电,以避免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新国标还完善了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确保车辆性能不被非法改动。
新国标在材质方面也有严格规定。塑料总量不得超过整车质量的5.5%,并要求使用防火阻燃性能更好的非金属材料,以降低火灾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还将铅酸蓄电池的整车质量上限提升至63公斤,并取消了所有车型必须安装脚踏骑行装置的强制要求。
对于城市物流、商业租赁等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更是提出了安装北斗模块的要求。这一模块能够提供经度、纬度、速度和时间等信息,有助于提升车辆的安全监测和管理水平。
随着新规的临近,电动自行车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变化。记者走访了多家电动车专卖店发现,目前市场上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尚未全面到货,而旧国标车型则面临着价格上涨的情况。部分门店的旧国标大车型已经涨价200元至500元不等,消费者在购买时也普遍关注“以旧换新”政策。
在一家大型连锁品牌门店,店主告诉记者,虽然2018年的国标已经规定了25公里/小时的时速限制,但仍有不少消费者在购买后要求调速。而新国标实施后,超速的电动自行车将自动断电,这无疑将增加行车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新国标“限速又限塑”的特点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家门店负责人介绍,他们曾参观过按新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这些新车外观几乎没有塑料部件,而是采用了镁铝合金等高质量材料。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整体质量,也符合了环保和安全的双重要求。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消费者对于新国标的态度普遍积极。他们认为,新标准的实施将有效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交通事故风险,提升电动自行车的整体安全性能。同时,政策层面的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措施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对于市场上的旧国标车型,各大门店和厂家也在积极处理库存。一家门店老板表示,他们店里的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库存有限,咨询的人最多,价格也有所上涨。而另一家门店则采取亏本处理的方式,争取在过渡期内清空库存。根据规定,旧国标车型有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指出,新的电动自行车标准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行为,并不会强制淘汰消费者已经购买的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正常更换。